白细胞一直偏高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1-09-0253303次播放
视频内容:
白细胞一直偏高,考虑是慢性疾病引起。白细胞不论偏高还是偏低,它的异常主要反映在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粒细胞增高最常反映的是细菌感染,给与相应的治疗就能够改善。淋巴细胞的持续增高,分为继发性疾病和原发血液性系统疾病。继发性疾病淋巴细胞增多最常见的还是T淋巴细胞增多,跟病毒感染相关的表现。白细胞持续增多,更多的是需要排除造血系统本身疾病。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就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的抑制增多,要看是不是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可能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红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红细胞低临床上说的就是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或者红细胞压积的降低,都是贫血的表现,都是诊断贫血的重要的证据。所以临床上出现了红细胞的减小,要尽快到血液科去就诊,看看他红细胞减小的程度,也就是贫血的程度。再一个,通过血液系统的详细的检查,确定贫血的原因。临床上最多见的还是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的减少、血红蛋白的减少,红细胞的减少和血红蛋白的减少并不平行。血红蛋白的减少更重于红细胞的减少,临床上表现就出现了一个小细胞低色素的贫血,也就是红细胞平均体积很明显的降低。通过铁代谢的检查,往往可以确证他是缺铁性的贫血。经过补铁治疗以后,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就会迅速的恢复到正常。而一些巨幼细胞性贫血,往往血红蛋白的降低幅度要轻于红细胞的降低幅度,临床上可以看到细胞体积的增大。经过叶酸、B12的测量,是叶酸、B12的缺乏,补充叶酸、B12以后多数可以迅速纠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如再生障碍性的贫血、一些其他血液病引起的贫血,或者其他非血液疾病继发的贫血,也都可以引起红细胞的减少。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低于4.0×10^9/L就是偏低的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被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病毒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会有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下降,患者往往也存在发热、咽痛、头痛、流鼻涕等流感症状。经过抗病毒治疗一周左右,再次复查血常规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恢复到正常。第二,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下降,可能是慢性病毒感染,需要做慢性病毒排查,另一种可能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服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或者干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如丙硫氧嘧啶或者他巴唑,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过程中,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另外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也可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第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此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综合征等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轻度下降。第四,血液系统的病变,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都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来明确原发病。
血清肌酸激酶偏高是什么原因
血清肌酸激酶也叫肌酸磷酸激酶,英文缩写CK,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的反应,对于人体组织能量供应非常重要,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血清肌酸激酶偏高的情况下,还应该看升高的幅度,如果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可能是一种代偿性反应引起的,如有些人长时间走路、剧烈运动后进行的检查,可能会有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另外病毒性感冒、肌肉酸痛的情况,使用一些药物治疗过程中,如氯贝丁酯,都有可能造成肌酸激酶的轻度偏高。经过休息后,停用相关药物一个月以后再次复查,肌酸激酶基本上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这种情况多不用过于担心。如果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骨骼肌损伤造成的,因为肌酸激酶广泛分布在骨骼肌中,横纹肌综合征、骨折后,都有可能造成肌酸激酶明显偏高的情况。第二,心肌损害性疾病,如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如果肌酸激酶敏明显升高,同时肌酸激酶的同工酶也明显高,考虑心肌方面的损伤,特别是病毒感染后没有积极抗病毒治疗,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此外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CK升高是这些疾病诊断的重要的依据。第三,严重的炎症感染、肿瘤相关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酶谱的变化,此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也可能会出现偏高的情况。
血清β2-微球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
血清β2-微球蛋白是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量球蛋白,极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之后被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和降解,不再返流入血,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参考值范围是1.0~2.6μg/L,如果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浓度高,可能是β2-微球蛋白产生过多或者β2-微球蛋白排泄途径发生障碍。第一,血清β2-微球蛋白产生过多,最常见的就是肿瘤性的疾病,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分泌产生过多的β2-微球蛋白,进行外周血检查就会出现β2-微球蛋白浓度过高的情况。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显著升高,是该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β2-微球蛋白升高的幅度越大,代表着病情越严重、预后不良。第二,β2-微球蛋白排泄障碍,可以见于肾功能损害性病变。主要是因为近端肾小管对血清β2-微球蛋白的重吸收能力下降,所以造成β2-微球蛋白的排泄减少,可以见于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先天性肾小管功能缺陷、药物性肾损伤、各类肾炎终末期等。β2微球蛋白是判定肾功能损伤的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对于肾脏疾病的患者,即使肾功能正常、尿蛋白阴性,在进行肾功能早期损害检查时,也可以发现尿的β2-微球蛋白偏高。
02:3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偏高的原因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也就是说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越高,提示红细胞大小差别就越严重。如果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略微超过正常值,其他的血常规检查指标结果都正常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临床意义。如果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明显偏高,见于各种贫血性疾病。如果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此时考虑是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该疾病和长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有直接关系,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此时外周血中红细胞大小不均匀,所以也会出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高的情况,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以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高的情况会逐渐纠正,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此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高也可以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以后,因为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由于长期体内的铁元素缺乏,红细胞无法正常利用铁来合成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体积偏小。但是补充铁元素治疗一段时间后,红细胞可以利用铁元素来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体积就会出现逐渐增大,在缺铁性贫血的恢复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也会出现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匀的情况,此时血常规中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就会偏高。
02:29
血常规c反应蛋白偏高怎么回事
血常规检查中有C反应蛋白这个指标,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偏高时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系。第一,急性炎症反应,这是最常见的病因,此时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等病原菌侵入人体以后,会引起急性感染,感染后6小时左右C反应蛋白就开始升高,C反应蛋白的敏感度很高,特异性差,在感染后48小时内可达高峰,随着治疗体内炎症的逐渐消退后C反应蛋白量会快速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往往提示处于急性感染期。第二,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和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有关系,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这些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第三,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是肿瘤相关疾病造成的,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中度以上程度的升高,需要结合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可能的病因。第四,一些严重的创伤、损伤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能会引起C反应蛋白的升高,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冠心病或者脑梗死等,机体有严重组织创伤、坏死的情况,也会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在临床上C反应蛋白升高和疾病诊断有关,此外C反应蛋白的定量检查,对于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02:46
免疫球蛋白A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免疫球蛋白A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提示可能存在上呼吸道或者上消化道的感染,因为免疫球蛋白A主要存在于黏膜细胞中,所以在呼吸道、消化道、鼻腔、口腔的分泌物当中也有免疫球蛋白A,对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具有很好的免疫防卫作用。当出现支气管炎、急性疱疹性咽颊炎时,免疫球蛋白A会升高。另外一些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偏高。第二,见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等。第三,各种原因造成肝脏功能损伤时,也会有免疫球蛋白A偏高的情况发生。如酒精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免疫球蛋白会有代偿性升高的情况。第四,一些皮肤病患者例如急性湿疹、急性荨麻疹、皮肤过敏反应时,也可能会出现免疫球蛋白A偏高。第五,部分恶性肿瘤性疾病造成免疫球蛋白A明显升高,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G、A、M、D和E五种亚型,临床上主要测定前三种。在上述病理理情况下,人的正常组织发生了改变后具有了抗原性,机体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免疫球蛋白敏感性可以,但是特异性比较差,仅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而不能说明具体患什么疾病。存在免疫球蛋白A明显偏高的情况下,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明确诊断后积极进行治疗。
01:49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升高,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的时候。比如细菌引起的肺炎、肠炎、泌尿系统的感染,常能引起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这时候病人还往往伴有发热的症状,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升高,同时伴有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等等这些临床症状。除此之外,中性粒细胞的增高还见于很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妊娠的妇女也常见白细胞总数的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也常有白细胞计数的升高。
02:49
儿童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因为什么
儿童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病毒感染会导致单核细胞的增加,所以百分比就会偏高。病毒感染常见的是EB病毒感染,所以EB病毒感染又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当然,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也会引起单核细胞百分比的增高,所以单核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所引起来的。当孩子的单核细胞显著的增多的时候,同时还伴有其他的,如感染、出血、起晕、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定要去专门的小儿血液科检查有没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如白血病。
高粘滞血症有什么症状
高粘滞血症患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尤其是在清晨时头晕严重。其次,患者也会出现午后犯困,且无法自行控制。另外,患者在突然下蹲时,也会出现气短,而且主要原因是由于肺部、脑部等器官出现缺血缺氧性症状所致;视力模糊也较为常见,尤其是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
嘴唇发黑什么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