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听力检测正常值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1-11-0275890次播放

视频内容:

在外界环境相对安静的情况下,听力测试数值≤25dB,说明听力是正常的。>25dB,听力存在异常。听力数值在25dB-40dB之间,说明听力存在轻度的异常。在41dB-60dB之间,说明听力存在中度的损伤。61dB-80dB之间听力属于重度的损伤。80dB以上说明听力是极重度损伤或者是全重。

第一,如果出现听力检测数值不在正常的范围。由内耳的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最常见的像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老年聋、药物性聋、噪声性耳聋。

第二,由于中耳出现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像中耳炎、鼓膜穿孔疾病。

第三,由于外耳道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如耵聍栓塞、外耳道炎症、外耳道异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
小孩听力筛查的通过率当然高了,因为听力筛查就是排除听力有障碍的疾病,大多数的新生儿听力都是正常的,所以大多数孩子的听力筛查肯定都是通过的,不通过的仅仅占小部分,可以说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是非常高的,至少90%以上的听力筛查都能通过,也就是90%的孩子听力都是正常。否则,如果是大部分的孩子听力筛查都不通过的话,筛查手段就没必要用。或者是大多数孩子听力都有问题了,这个社会就要乱了,可能就出现问题了。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是非常高的,仅有小部分是有异常的。而这小部分异常的还有可能是由于听力筛查过度敏感而导致的,就是可以通过更精密的检查发现孩子的听力其实是正常的。
语音时长 01:00

2021-06-25

73677次收听

新生儿听力检查未通过先天聋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不一定是先天性聋,因为听力的筛查只是筛查手段,是对可能有问题的都会筛查出来。但是在可能有问题里,有一大部分可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部分孩子的听力可能是正常的。所以,对于听力筛查,如果一次不通过可以复查,如果两次还不通过,可能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用更精密的测量听力的手段,比如诱发电位、纯音测听。尤其是诱发电位,因为都是小孩,所以纯音测听很难测出来,一般都是用诱发电位进一步检查是不是听力有障碍。如果孩子的诱发电位是正常的,就说明听力没有问题。而且听力的筛查还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外耳道是不是通畅、有没有湿疹等都会有影响。所以,如果一次不通过,不一定有听力有障碍,不一定是先天性的聋,但是确实有这种可能,必须进一步的做检查。
语音时长 01:05

2021-06-25

89189次收听

01:44
新生儿听力检查未通过是先天聋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不一定是先天性聋,因为听力的筛查只是筛查手段,是对可能有问题的都会筛查出来。但是在可能有问题里,有一大部分可能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听力筛查,如果一次不通过可复查,如果两次还不通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用更精密的测量听力的手段,比如诱发电位、纯音测听。如果孩子的诱发电位正常,就说明听力没有问题。 听力的筛查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外耳道是不是通畅、有没有湿疹等等。所以,如果一次不通过,不一定有听力有障碍,不一定是先天性的聋。
01:47
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准确的,是判断小孩听力筛查的主要手段,筛查手段需要的敏感度较高,所以特异度可能相对较差。敏感度就是代谢的听力筛查,筛查不通过,筛查有异常,孩子有听力异常的可能性较高。也有部分孩子听力是正常的,但是没有通过听力筛查,这时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检查,需更精密的检查手段,来判断听力是否存在问题。听力筛查的要求是,把可能存在问题的都筛出来,而没有问题的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这是对于听力筛查的要求。
新生儿听力筛查目的
新生儿听力筛查目的是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提高听力和语言的功能,使其成长后不会被社会所隔绝。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语学习能力,俗话说的十聋九哑。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是安静状况下,进行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测。很难通过孩子的日常行为判断听力情况,即使对外界的强刺激有转头的反应,也不代表孩子双耳听力一定正常。1993年美国卫生院建议,所有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接受听力筛查,且最好在出院前完成。针对未通过的初步筛查者,必须做进一步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紧接着,新生儿听力协会在1994年,建议所有的听力障碍儿童,应在三个月内被诊断出,且需在6个月大之前接受听力复检,如此才能避免延误正常的语言及身心发展。在听力筛查没有普及之前,一部分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错过了言语学习的最佳时期。通常情况下,宝宝听力出现问题时,医生会希望这部分孩子在6个月大左右时,就能进行校正。但是由于这个年龄的宝宝还太小,所以极有可能会出现佩戴的问题,因此多半建议至少在一岁左右进行校正。另外测听器也每1到2年更换一次,且听力检查也应每年进行评估。
语音时长 02:10

2020-02-21

65625次收听

03:08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可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早期的干预,提高听力和语言的功能,使其成长后不会被社会所隔绝。正常的语言及身心的发展,在听力筛查没有普及之前,一部分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错过了言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很难通过常行为来判断听力情况,即使对外界的强刺激有转头的反应,也不代表双耳听力一定正常,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语学习能力。
03:33
新生儿听力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听力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遗传因素,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遗传、线粒体母系遗传。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在怀孕期间感染,也可以导致听觉器官发育不好。还有一些环境因素,例如噪音,也可以影响听力。另外有子宫内感染的病史、胆红素超过或达到换血的临界值、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曾经得过细菌性脑膜炎或者脑炎、围产儿、出生的时候有窒息、使用过潜在的耳毒性药物超过5天、气管插管超过10天,这部分孩子都是高危的人群,都要做好听力的筛查。
什么是小耳畸形听力重建
听力重建主要是指利用手术方法来改善或恢复由于传输结构功能障碍而造成的听力损失。先天性小头畸形患者的听力重建因人而异,如颞骨发育评分7-9分,建议患者进行外耳道重建;如果颞骨发育评分为6分或更低,建议患者进行人工听觉植入。如果有镫骨,可以进行振动声学桥手术。
电测听正常值
电测听正常值是指临床上用来判断人体听力受损情况的参考数值。
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产伤、感染引起的听力障碍。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必要做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诊断,新生儿是否有听力障碍的一项重要检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分为初筛和复筛,检查结果显示为通过或未通过两种情况,如果筛查通过就说明宝宝听力没有问题,如果筛查不通过,就需要进行复查。对于听力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需根据听力障碍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
宝宝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办
宝宝第1次做听力筛查没通过,是很常见的现象,一般可以等42天之后再做一次。这个时候再做,就不会受外耳道堵塞的影响。如果第42天以后还没通过,就需要在宝宝达到5公斤时,复查一次,这个时候还没通过,就必须在半岁时佩戴助听器。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听力
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听力损失:首先,要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在备孕的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污染的接触、放射性物体的接触,有一个良好的孕育孩子过程,从源头上控制听力障碍的出现;对于整个群体,需要注意避免噪声接触,反复长时间处于噪声的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失;另外,还要注意目前娱乐性噪声的损害和污染非常严重,比如持续戴着耳机听音乐,甚至在地铁或者其他比较嘈杂的环境中,长时间听音乐,都会造成听力的损失;另外,注意用药,对一些耳毒性的药物,要尽可能避免。
语音时长 01:20

2018-09-21

59476次收听

怎么发现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对于成人是比较容易发现的,比如周围人会对你有所反应,认为你说话声音比较大,开着电视的声音也比较大,主观感受是觉得别人说话声音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就是已经出现了听力的问题,需要及时就诊。对于孩子,就相对比较难以发现,因为孩子很难去表达,作为父母或者监护人就需要从日常生活当中去仔细观察。比如发现孩子对别人的呼唤和指令的反应总是很迟缓;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他存在听力问题;另外,如果班主任或者是幼儿园老师反映孩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听力问题。对于更小的小朋友,更要通过观察来发现他是否存在问题。比如对于几个月的小朋友,当拍手的时候,或者是在身后发出声响的时候,发现孩子不会去寻找声源,或者是寻找声源的动作非常迟缓,说明他也可能存在听力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去医疗机构进行明确的诊断。
语音时长 01:42

2018-09-21

56925次收听

01:52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听力
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保护听力:第一,要注意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第二,母亲在备孕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减少对污染物的接触,或者是对于放射性物体的接触。通过良好的孕育孩子的过程,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听力障碍情况的出现;第三,对于整个群体来讲,需要注意避免经常对噪声环境的接触。因为如果人反复长时间地处于噪声的环境当中,就可以对听力功能造成损失,可以导致听力下降等情况的出现;第四,要注意娱乐性噪声的损害和污染,也可以非常严重。比如当人们持续戴耳机听音乐,甚至是在地铁或者其他比较嘈杂的环境当中,长时间地听音乐的时候,就都会造成听力的损失;第五,一定要注意正确用药,对于一些耳毒性的药物,就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这种类型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