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后脑勺局部脱发怎么治

发布时间:2019-10-2352161次收听

语音内容:

后脑勺局部脱发,首先要查找脱发的原因,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可以在临床上做一个真菌免疫荧光检查,排除一下是不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来的脱发,如果因为真菌感染引起的脱发,可以局部使用盐酸特比奈芬凝胶治疗。

在排除真菌感染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单纯的斑秃,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多吃高蛋白的饮食,戒烟戒酒,忌食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按时休息,注意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可以慢慢自愈。如果大面积的脱发的话,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一般症状控制之后需要最小量维持用药,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激素减量,停药。

后脑勺局部的脱发一定要避免染发和烫发。反反复复的染发烫发,会因为化学原料的局部刺激,会导致患者出现大量脱发,并且长时间的染发烫发也会增加肿瘤的患病率,对于头发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产后掉头发厉害怎么办
产后掉头发厉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保持头皮清洁、减少烫染刺激、调节情绪等方式缓解。产后脱发通常由激素水平变化、营养不足、精神压力、头皮护理不当、遗传等因素引起。1、调整饮食产后脱发与营养缺乏密切相关,建议增加优质蛋...
哺乳期掉头发很厉害怎么办
哺乳期掉头发很厉害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良好作息、正确护理头发、缓解心理压力、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哺乳期脱发通常由激素水平变化、营养不足、精神压力、护理不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1、调整饮食哺乳期女性需保证优质蛋白、铁、锌...
02:52
最近掉头发特别厉害怎么回事
最近脱发严重,可能与精神压力大、熬夜、饮食营养不足等原因有关。如近期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等,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使得患者短期内出现大量掉头发的现象;还有一些患者可能是经常熬夜,或最近吃了过于油腻不消化的食物,造成内分泌失调,导致掉头发;也有可能是患者本身患有肠道类疾病,导致对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吸收不良,出现掉头发。这些原因造成的脱发,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作息等方式改善。中医认为,脱发的主要原因在于肝和肾,可运用中医理论补益肝肾、养血祛风。遵医嘱并结合中药调养,口服养血生发胶囊。
02:27
脱发怎么改善
要想改善脱发,首先要了解脱发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改善脱发。脱发较常见的原因有精神压力过大、营养不良、脂溢性脱发或斑秃等。如由精神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等导致的脱发,可以通过调节心情、改正不良作息等方式,改善脱发。若是由于患者本身所患胃肠疾病导致营养不良引起脱发,需要改变饮食习惯,让头发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改善脱发。中医认为,脱发与肝肾密切相关,患者可遵医嘱并结合中药调养服用养血生发胶囊,改善肝肾不足,促进生发。
后脑勺突然脱了一块头发究竟是怎么回事
后脑勺突然脱了一块头发,临床上多考虑斑秃。斑秃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精神因素、生活不规律等有关,有的患者精神比较紧张,压力比较大或思想负担比较重,就容易发生斑秃。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在头部的限局性的斑状脱发,又称之为圆形脱发。脱发处的头皮正常,无炎症,毛囊也是正常,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和复发。斑秃严重者可以出现整个头发或整个头皮的毛发全部脱落,称为全秃,全身毛发均脱落称为普秃,斑秃的俗称为鬼剃头。斑秃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一、遗传过敏因素,二、自身免疫原因,目前认为本病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三、精神神经因素。有些患者经过思想放松、生活规律、不熬夜,斑秃则好转,也有的患者由于精神压力大,思想负担重而斑秃反复。因此,精神神经因素是斑秃反复的重要因素。局部病灶感染、内脏疾患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由于斑秃患者,很多患者都可以不治自愈,故患者应该解除思想负担,解除思想压力,坚定治疗信心。
语音时长 02:01

2021-07-09

81639次收听

02:28
中老年人脱发怎么办
一般女性到35岁左右头发开始脱落,到40多岁头发开始焦白脱落。男性到40岁左右开始头发脱落,到50岁左右头发出现斑白、焦枯等情况。如果人过了中年,本身就属于一种肝肾亏虚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开始有脱发是人体阴精的耗损不足,所以很难在短期内见效,通过治疗能够缓解一部分症状,能够减慢头发脱落的趋势,使脱发有部分恢复,但很难恢复到跟年轻人一样的头发。所以中老年人的脱发不要抱期望值过高。如果是用激素等药物引起的脱发,恢复的会比较快。尽量少吃辛辣的食物,生活规律,能延缓头发的脱落。
02:18
掉头发说明缺少什么
掉头发有很多原因,有先天性脱发和后天性脱发,一般与缺少元素没有太大关系。少部分掉头发与节食减肥有关,多见于女孩追求苗条的身材。进行节食不吃饭。其次与出血有关,因为出血可以丢失营养物质,称为休止期脱发,与营养缺失有关。而其他性质的脱发,比如先天脱发、后天性的炎症性脱发,如斑秃、谢顶,和营养没有关系,只有少部分的脱发和营养有关。很多患者会因为脱发去化验微量元素,其中99%-100%结果是正常的,所以从这方面也能看出来,大部分脱发和营养没关系,只有少数减肥患者会引起休止期的脱发。
鬓角脱发能恢复吗
鬓角脱发能恢复。鬓角出现脱发大多能恢复,恢复时间可能较慢。有的人可能多达半年以上或几年能恢复,因为该部位脱发逐渐恢复,时间大多比较长。如出现斑秃或休止期脱发,若重新形成毛囊生成,一般可能要几个月时间。该部位出现脱发,恢复时间较久,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促进头发的生长。如局部可使用米诺地尔町外喷或外涂,能促进局部毛发或毛囊生长。也可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方面可选择或复合维生素B,也可口服复方甘草酸锌等治疗。从中医角度辨证,气血亏虚型也可口服玉屏风胶囊或黄芪补血口服液等,具有养血生发功能,或直接口服、斑秃丸等,也可口服七宝美髯丹治疗。患者出现该部位脱发,有可能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有的人经常熬夜或过度疲劳,有的人经常酗酒或抽烟等。如果出现这种类型脱发,尽量避免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局部头发牵拉。
语音时长 02:05

2020-02-14

61174次收听

梅花针治疗脱发如何
梅花针可以用于治疗脱发,但最好让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而且操作的时候是有一定手法的,在这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偏差,不然可能就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脱发的人也要注意养成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可以改善脱发的情况。
脱发能治好吗
脱发部分可治愈,脱发能否治愈需看脱发的类型和脱发情况。有很多斑秃具有自愈性,随生活状态改变,精神压力缓解,不需外用药物可自行治愈。但部分脱发无法根治,只能控制,如雄激素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有一定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种脱发只能控制,从根本上去除雄激素的分泌不可能。大部分脱发可治愈,但易反反复复发作,如儿童性斑秃,一般因孩子缺乏营养物质或微量元素缺乏,或受精神因素影响,惊吓、恐慌,导致突发性局限性脱发,较容易缓解,但治疗好后易反反复复发作。无论什么类型脱发,治疗期间需忌烟忌酒、忌食辛辣油腻刺激食物,需保证充足睡眠,营养膳食。
语音时长 01:43

2019-10-23

61448次收听

突然掉头发很厉害怎么办
临床上大面积的掉头发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外用药物生姜片儿进行反复的擦拭来刺激头皮;局部使用米诺地尔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爱宁达,普特彼等。嘱托患者忌烟忌酒,注意休息。保持头皮的卫生、心情舒畅,减缓心情压力。当局部用药已经无法控制病情,需要口服用药如免疫性抑制剂如环保素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同时可以口服调节免疫力的药物如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或者中药成分精乌胶囊等。增加患者机体免疫力从而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突然掉发很严重,首先要寻找掉发的原因,一般引起突然掉发的原因主要是精神压力,营养不良,或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斑秃是一种突发的局限性斑块脱落性毛发疾病,发展过程比较缓慢,一般可以自愈。
语音时长 01:34

2019-10-23

56210次收听

头发稀少的原因
头发稀少原因有先天性的头发稀少和后天性的头发稀少。先天性的头发稀少是遗传因素导致,没有治疗办法。后天性的头发稀少,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内科疾病,外伤,真菌感染引起。日常生活中清洗头发过程中用手牵拉头发,对头发保养不当,经常烫发染发,用热风吹头发,用洗衣粉及肥皂等碱性物质洗头,热水泡洗头发,会使头发损伤,导致头发枯黄,没有营养,头发变细,破坏发质引起了脱发。内科系统的疾病会引起脱发,如高度营养不良,缺少钙,甲状腺功能低下,重度缺铁性贫血和肿瘤晚期,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引起头发稀少。头发稀少要对症治疗,保持心情舒畅。
语音时长 01:47

2019-10-23

57314次收听

头发断的厉害怎么办
要想头发更健康,不再被断发问题困扰,那首先要减少对头发的折腾,不要频繁的烫染。其次就是要合理的使用护发产品,定期的给头发做营养来修复毛鳞片。然后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建议多吃一些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对头发健康也有很多好处。
01:53
女性脱发原因
女性脱发和秃顶与男性秃发有相似的病因,它主要是跟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性激素的水平包括内分泌、感染、精神压力也都有关系。一、女性脱发并非泛指所有女性患有的脱发的总称,而是特指女性中由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产后脱发以及内分泌失调性脱发这三种类型为主的群落性脱发。二、女性脱发与体内激素的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女性脱发也呈渐进型趋势,但怀孕和闭经期时会加速,而且脱发周期性强,受荷尔蒙的分泌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三、女性脱发在产后更容易出现,还有一个年龄段是在更年期前后的时候更容易出现。
肾虚脱发怎么治
肾虚是中医中的概念,指的是肾脏功能的虚弱或失衡。脱发是肾虚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适当的营养素、中药调理、控制压力和情绪、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等方式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