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风寒感冒应该吃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9-11-2248747次收听

语音内容:

风寒感冒要用偏温的药物治疗,如三拗片、通宣理肺胶囊或感冒清热颗粒等。中医根据病人感受不同外界的邪气,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所谓风寒感冒,主要病人感受的外界寒邪后出现相关的症状。寒在中医认为属于阴邪。感受寒邪以后,精气就会被郁闭,精气阳气被郁闭,首先表现就是怕冷,主要表现为恶寒甚至发冷,出现抽搐等情况,有这种症状以后不爱出汗,同时会咳白痰或流清鼻涕。口干但不爱喝水,脉象偏浮偏紧,舌质主要表现为偏淡,苔是薄白苔,这种病人属于风寒感冒。

中医认为寒则温之热则凉之,风寒感冒要用偏温的药物治疗,比如三拗片、通宣理肺胶囊或感冒清热颗粒,这些药物对于风寒感冒效果非常好。如果喜欢食疗,可以加用食疗配方,比如红糖生姜水或用葱和豆豉做一道葱豉汤,都能够起到风寒感冒的食疗辅助治疗作用,效果非常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如何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可通过症状表现、舌苔特征、分泌物性状等进行区分。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风热感冒则以{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流黄涕}为特征。
02:40
风寒后哪些食物不适合吃
风寒后避免吃寒凉性的食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油腻且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一、避免吃一些寒凉性的食物,如柿子、豆腐、生梨、生菜瓜、生藕。二、避免吃具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芥茉、胡椒等。三、避免吃太油腻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肥肉、鸭肉、动物内脏等。对于风寒感冒的人,除了进行饮食的调理外,还可以配合药物,比如具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功效的荆防颗粒。在服药期间,不能服用一些滋补性的中药。对于孕妇、高血压患者、容易过敏的患者、心脑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服用。
02:44
小儿风寒后怎么护理
保持清淡饮食,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口腔卫生,养成多喝温开水的习惯,不去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一、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喂孩子一些小米粥。增加锌、铁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的摄入。二、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早晚要给孩子增添衣服。三、早晚要为孩子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四、让孩子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可使孩子黏痰变得稀薄,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小儿出现风寒后,要积极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治疗。此外,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03:10
风寒感冒有什么症状
风寒感冒主要由于感受风邪、寒邪引起。一般起病较急,最初可表现为怕风、恶寒,严重时可有寒颤。多数病人可有鼻塞、鼻流清涕,有时会有咳嗽、咳痰、嗓子痒。有的可以有强烈的头疼,或全身肌肉关节酸疼。食欲减退,舌苔薄白,脉浮紧。想要缓解这些症状,需服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荆防颗粒,具有发汗解表、驱风散寒、祛湿的功效。《本草正义》记载荆防颗粒为“四时感冒之神剂”,四时感冒、风寒感冒皆可使用。另外,平时也要注意身体保暖。多吃具有温补散寒功效的食物。作息要规律,保持房间内空气流通。
风寒感冒不能吃什么
风寒感冒不能吃的食物包括,生冷瓜果及冷饮、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荤腥的大鱼大肉以及过甜过咸的食物等。风寒感冒主要是人体感受风寒邪气,出现流鼻涕、鼻塞、怕冷、畏寒、不出汗等症状。中医讲: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所以应该吃温热的食物,风寒感冒时多食热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促进感冒治愈。风寒不能吃这些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尽量不吃生冷的食物,生冷食物会加重风寒感冒。忌食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易刺激气管粘膜,加剧风寒引起的咳嗽,容易加重病情。忌吃油腻荤腥的大鱼大肉,如羊肉、牛肉等,这些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助湿助热,使病情难以痊愈。由风寒引起的咳嗽有痰症状,还应该忌食过甜过咸的食物,会加剧咽部不适感,加重咳嗽。
语音时长 01:26

2019-12-06

60422次收听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中医根据病人感受不同的外界这种邪气,把感冒简单的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所谓风寒感冒,病人是感受了外界这种寒邪,出现了一些感冒的症状。那么病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什么呢?就是怕冷,不爱出汗,这个会发烧、关节疼、四肢关节痛。主要是恶寒、怕冷为主,那么烧也不会提升到很高。那么流鼻涕,流的是清鼻涕。咳嗽的话,如果有痰的话,是白痰。口干但是不渴,不爱喝水。如果我们看他的舌和脉的话,风寒感冒的病人的舌质是偏淡的,然后苔是薄白苔。他脉象偏浮或者是紧脉或者是这种弦脉,浮脉浮紧脉,这类病人就符合风寒感冒的特点。而风热感冒的病人,他是感受了外界的热邪,热邪入里,然后,然后出现了一些相关的一些症状。病人主要表现为什么呢?他是怕热不怕冷,爱出汗,然后这个会有发烧,而且会烧的会很高。然后他这个病人嘴里面是口干、口渴、口苦,喜欢喝一些偏凉的水。会有这种心烦,会有大肠便,大肠干、便秘这种情况。舌象主要表现为舌质偏红,苔偏黄甚至会腻,黄腻苔,脉象表现为浮脉数脉。这是主要是风热感冒的这种区别,那么如果我们辨不清这个风寒风热的话,这个病的治疗完全是不一样的,是没有办法给病人治疗的。
语音时长 01:44

2019-11-22

57486次收听

风寒感冒的症状是什么
我们中医对这个感冒,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为这个风寒和风热感冒,那么所谓风寒和风热感冒的命名,主要是由于病人感受了外界不同的病邪或者叫邪气以后出现的相关的症状,我们把它叫做风寒或者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顾名思义是病人感受了外界的风寒邪气以后,出现的相关的一些症状。那么风寒感冒的这个症状有哪些呢?首先由于他感受了寒邪,寒邪它主疏引,能让我们阳气郁闭。那么病人会表现为什么呢?怕冷、畏寒,甚至会出现打哆嗦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有发热,但是体温一般不会太高,在37度、38度左右,这种体温。那病人如果是咳嗽,伴有咳痰或者是鼻塞、流鼻涕的话,痰和鼻涕都是白色的,比较清稀的,或者是稍微粘稠一点。那么如果是口干的话,病人不爱喝水,尽管干但是不爱喝水,如果喝水的话,喜欢喝温水而不喜欢喝凉水。病人的舌和脉主要表现为什么呢,病人的舌质偏淡,然后脉偏浮偏紧,舌苔是薄白苔。如果我们充分的了解了病人的症状,同时如果有经验的话,我们可以给病人把把脉看看舌头的话,基本上如果符合我前面说的这些症状,我们就可以基本上给病人定下来他是一个风寒感冒了。那么相应的用一些药物,可以很好的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41

2019-11-22

58638次收听

02:22
风寒感冒的症状
中医上把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感冒,主要是由病人受了外界不同的邪气以后出现的相关症状不同来命名的。风寒感冒是病人感受了外界的风寒邪气以后出现的相关症状,一般表现为怕冷、畏寒、甚至打哆嗦。有可能会发低热,体温在37度左右。病人如果有咳嗽,伴有咳痰或者鼻塞、流鼻涕的话,痰和鼻涕都是白色的,而且比较清晰或者稍微粘稠。有的患者会口干不爱喝水,喝温水不喝凉水等。病人的舌象和脉象主要表现为舌质偏淡,舌苔是薄白苔,然后脉偏浮偏紧。充分了解了病人的症状后,再把脉看舌头,如果基本上如果符合以上的症状,就可以基本上诊断为风寒感冒了。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区别
首先两者的发病时间不同,风寒感冒多见于秋冬季节,风热感冒多见于春末秋初。另外发病的原因不同,风寒感冒通常是劳累加上受风或着凉,导致风寒外邪,侵入人体。风热感冒为热邪侵犯人体所致。另外症状不同,风寒感冒通常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头痛、身痛、怕冷,一到两天后开始发热、咳嗽、吐稀白痰。而风热感冒主要有头痛欲裂、咽喉肿痛、发热极重、怕热、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等。
语音时长 01:37

2019-09-16

67149次收听

风寒感冒吃哪些药
药物治疗方面:一、传统的方剂,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的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是在南方慎用。二、治风寒感冒的便方:1、组方薄荷、大葱、生姜等,用法:将各药共捣烂如膏,取适量敷于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一天换药一次。敷药后可吃热粥,有助药力,得微汗出则佳。2、组方葱白3根,白酒、小米适量。用法: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取汗。3、主方葱头3个。用法:葱头煎汤,临睡时热水烫脚,再趁热服葱头汤。
语音时长 01:39

2019-09-04

55953次收听

风寒感冒咳嗽食疗
当天气变凉,我们不小心被风寒邪气侵袭,不注意保暖就会导致风寒感冒咳嗽。这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其实风寒感冒咳嗽还可以通过可乐煮姜、生姜萝卜饮、烤橘子、蒸大蒜水的食疗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小柴胡治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小柴胡对于风热感冒有很好的疗效。小柴胡颗粒应用十分广泛,除了治疗感冒之外,中耳炎、结膜炎、皮肤瘙痒过敏、女性白带黄外阴瘙痒等症状都可以通过小柴胡颗粒治疗。不过虽然小柴胡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依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用药。
风寒感冒舌苔的颜色
风寒感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感冒类型,多数都是发生在秋冬、冬春这种季节交替,而且比较寒冷的时候。患上了风寒感冒的人,舌苔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由淡淡的薄白色变得又厚又白,想要缓解症状,就得做好调理的工作。风寒感冒的人必须要保证清淡的饮食,还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另外就是要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风寒感冒喝姜汤可以吗
姜汤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它的功效有很多,因此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风寒感冒的时候,喝姜汤不仅可以驱寒抗邪,还可以温补机体,因此风寒感冒的时候喝姜汤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最好选择老姜,效果会更加明显。
01:54
什么是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就是风寒侵袭肺和呼吸道引发的咳嗽,肺气被风寒之邪束缚就会导致咳痰、流鼻涕、全身怕冷等症状,中医诊断患者的舌苔发白、脉象浮而紧。常见高发人群有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