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期

发布时间:2019-11-2762384次收听

语音内容: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分3期:急性期,在形成血栓的14天之内,称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是15到30天。慢性期是大于等于30天。针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一、一般处理,主要包括抬高患肢,然后避免大幅度活动,可以轻微活动。

二、是抗凝治疗,也是首选的治疗。抗凝治疗主要是给予静脉低分子肝素,或者肝素钠,或者给予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给予溶栓治疗。针对于简单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的不做溶栓治疗。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的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会给予溶栓治疗。

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排在溶栓治疗之后,一般也不采取。为防止出现肺静脉栓塞,可能会给予下肢的滤网,防止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形成。

在慢性期之后,主要的治疗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使用一些长期口服的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但是华法林进行治疗需要做凝血监测,为便于使用,有一些其它新药,比如达比加群或者利伐沙班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
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由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引起。妊娠期生理变化及遗传性血栓倾向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等症状。
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始于孕期
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需从孕期开始,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风险。主要措施包括适度运动、合理饮食、避免久坐、监测凝血功能、穿戴弹力袜等。1、适度运动孕期规律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感人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感人群主要有长期卧床者、术后患者、孕妇、肥胖人群以及有血栓病史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可能导致血管阻塞甚至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1、长期卧床者长期卧床者由于缺乏下肢肌肉活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静脉壁损伤,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以及感染性损伤。除此之外,下肢静脉血流滞缓也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的情况有下肢长时间固定不动、麻醉引起周围静脉扩张以及肌肉的肌泵作用降低。
02:29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液瘀滞状态,血液的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损伤。一、血液瘀滞是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久病卧床、外伤、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和长时间久坐以及下蹲,都是造成血液缓慢流动、瘀滞的原因,促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二、血液的高凝是由于创伤、手术、大面积烧伤、妊娠、分娩等,容易造成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最终促发血栓形成。三、静脉壁受到损伤之后,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比如机械性、化学性以及感染性刺激,都会引起血管壁损伤,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01:5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注意事项
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注意避免在膝关节以下垫硬垫,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或紧身的衣物,还有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和保持大便通畅。一、避免大幅度的运动,禁止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脱落。二、最好使其平于心脏,高于心脏平面二十到三十厘米的范围,这种做法是便于血液回流。三、避免因为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升高。其引起腹压升高的动作,比如剧烈咳嗽,会引起腹压升高,腹压升高,严重影响到下肢回流。
02:20
下肢深静脉栓塞吃什么好
下肢深静脉栓塞应饮食清淡,多食用纤维素比较多的食物,多吃优质蛋白,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一、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摄入过多钠,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二、比如芹菜、粗粮等,增加胃肠蠕动,避免大便干燥,防止腹压增高。三、比如牛奶、鸡蛋或豆制品。四、少吃或者不吃动物性脂肪或者动物内脏。五、肥胖的病人应该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尽量养成吃八分饱的习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建议患者服用抗凝药物,但是抗凝药物与身体疾病和饮食具有相互作用,所以要注意饮食。
02:35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复发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如果不进行规范、积极的治疗,可以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在又称为血栓性深静脉炎症。患者患病以后容易造成肢体病疾,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目前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各种手术。第二,长期卧床。第三,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在深静脉系统里形成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为防止患者再次形成深静脉血栓,会积极给予预防措施,包括饮食调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活血化瘀中药和抗凝药物治疗、按摩、抬高患肢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是什么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包括以下症状和体征:肿胀、疼痛、Homans征、Neuhof征阳性、体表变化、体表变化等。一、因为血液回流障碍,造成血液的瘀滞,然后造成下肢的肿胀,特别是出现单侧的肿胀。二、将足急速背屈的时候,出现小腿肌群被牵拉伸长,可以出现疼痛。这个肌群主要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三、压迫小腿后方,也会引起局部疼痛。四、患者的色泽、温度、感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和腘动脉的情况会发生改变。主要会出现皮肤色泽变深,温度变低,感觉缺失以及足背动脉减弱,包括胫后动脉和腘动脉的减弱。五、体表变化。这个曲张主要发生在一到两周之内。六、一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要注意有没有肺栓塞的体征。肺栓塞主要有三大体征,包括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需要特别注意。
语音时长 01:53

2019-11-27

55477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也可以进行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长期治疗。一、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腿部抬高和初期的卧床休息,可以缓解深静脉血栓病人急性腿部肿胀的疼痛。建议严格卧床休息一到两周,可以防止肺栓塞形成。二、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正确使用抗凝剂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抗凝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或者在其它部分形成新的血栓,并能够促使血栓静脉迅速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的抗凝剂是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之后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主要是华法林。由于华法林与药物、食物的相关作用比较复杂,个体剂量差异也比较大,同时也有出血的风险,需要监测服用。近些年研制出许多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这些药物不需要监测,使用起来很方便。三、溶栓治疗。溶栓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系统性溶栓,另外一种是导管性溶栓。四、深静脉血栓的长期治疗。如果是手术或静脉导致的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一般需要持续三个月。对于特发性的深静脉血栓,一般建议抗凝治疗需要持续六到十二个月。
语音时长 01:58

2019-11-27

57353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溶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可以溶栓。溶栓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系统性溶栓,另外一种是导管接触性溶栓,使用的药物包括尿激酶等。系统性溶栓,是一种经静脉的全身性溶栓。通过浅静脉进行全身给药,使药物随着血液循环在体内均匀分布,达到溶栓的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导管的一种接触性溶栓,又称为CDT。经近端深静脉置管逆行插入到肢体远端深静脉,先利用导丝和导管对血管腔内的物理性开放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过置入溶栓导管,使药物和血栓直接接触,将急性期疏松新鲜的血栓溶解,最终使静脉能够恢复通畅。当然有学者认为导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比单纯抗凝的治疗效果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语音时长 02:10

2019-11-27

52393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出现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瘀积性皮炎、下肢色素沉着等,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瘀积性溃疡,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并不少见,自1957年到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的病人一共49例,其中下肢30例,上腔静脉10例。在外科手术里,在1978年到1988年之间,收治的深静脉血栓的病人中有124例,上腔静脉占1例,下腔静脉占7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部位,还是以下肢,包括髂静脉、股静脉、小腿静脉最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
语音时长 01:58

2019-11-27

56040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所谓的肺栓塞其实是肌体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之后就随血液进入肌体肺内。小静脉中血栓脱落造成栓塞,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可能会造成的肺栓塞会造成死亡,还会引发下肢移动困难、疼痛等诸多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际就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异常凝集成血凝块,主要表现为腿部的明显肿胀,并且单侧形成血栓较多。除深静脉血栓以外,还有在浅静脉形成的叫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
语音时长 00:50

2018-09-30

55119次收听

01:4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下肢静脉的一端突然堵塞,致使心脏回流受到阻碍,就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还有部分患者会表现浅静脉怒张,也有一部分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但是也有少数的病人会出现肺栓塞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胸痛、休克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