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56833次浏览

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静脉壁损伤,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以及感染性损伤。除此之外,下肢静脉血流滞缓也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的情况有下肢长时间固定不动、麻醉引起周围静脉扩张以及肌肉的肌泵作用降低。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就是血液在下肢的深静脉腔内出现了不正常凝结的现象,将静脉腔阻塞,使得静脉回流产生障碍。该病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一、静脉壁损伤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1.化学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主要指的就是在静脉当中注射各种刺激性的溶液和高渗溶液,比如说抗生素、高渗葡萄糖溶液或者是有机碘溶液等。这些都会静脉内膜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导致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
  2.机械性损伤
  静脉局部所发生的挫伤、撕裂伤或者是骨折碎片创伤都容易导致静脉壁损伤,进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说发生了股骨颈骨折,损伤到下肢的股总静脉,盆骨骨折损伤到髂总静脉和分支,也都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3.感染性损伤
  感染性损伤主要指的就是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这种疾病是由静脉周围的感染灶引起,虽然情况较为少见,但却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
  二、下肢静脉血流滞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1.下肢长时间固定不动

  如果说人的下肢长时间固定不动,那么就会使静脉的血液流动发生滞缓,从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因为患病而长期卧床、久坐久蹲或者是下肢静脉曲张病情严重。
  2.麻醉引起周围静脉扩张
  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如果说需要做腰麻或者是全身的麻醉,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会引起周围静脉扩张,使得外周静脉回流缓慢,这样也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3.肌肉的肌泵作用降低
  如果手术麻醉不当,使得肌肉的肌泵作用丧失,或者说术后因为伤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主动活动的意识下降降低了肌肉的肌泵作用,都容易使血液的回流量明显减少和滞缓,最终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推荐

布加氏综合症诊治
布加氏综合征需通过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具体方式取决于血管阻塞程度和肝功能损害情况。该病主要由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水、肝脾肿大等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需根据血栓位置、病程阶段及个体差异综合评估,主要干预手段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及压力治疗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由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规范治疗降低肺栓塞风险并...
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始于孕期
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需从孕期开始,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风险。主要措施包括适度运动、合理饮食、避免久坐、监测凝血功能、穿戴弹力袜等。1、适度运动孕期规律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
孕期及产后怎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孕期及产后可通过适度运动、穿戴弹力袜、保持水分摄入、避免久坐久站、定期产检等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1、适度运动孕期及产后建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感人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感人群主要有长期卧床者、术后患者、孕妇、肥胖人群以及有血栓病史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可能导致血管阻塞甚至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1、长期卧床者长期卧床者由于缺乏下肢肌肉活动,...
下肢肿涨痛是什么原因
下肢肿涨痛可能是创伤所致,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时间站立等原因导致。1、创伤所致的下肢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折及脱位等,会出现受伤部位的软组织淤血、肿胀、疼痛,骨擦感,反常活动等等,这种肿胀痛多比较明显,需抬高患肢、局部24小时内冷敷、予以消肿止痛药物治疗。2、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引起的下肢肿痛不适,需针对原发性进行治疗,解除致病因素后肿痛症状会有所缓解。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有下肢骨折、长期卧床等。患者常见的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发绀等。血管彩超或者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需使用弹力袜或者气囊治疗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加重,必要时可以考虑溶栓治疗或介入取栓术治疗。4、长时间站立工作或负重、运动过久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所致,休息及抬高患肢后症状可缓解。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26

55234次收听

02:47
下肢静脉血栓严重吗
下肢静脉血栓比较严重。下肢静脉血栓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以下严重并发症:一、肺栓塞。肺栓塞主要是指动脉或者分支被堵塞所引起的病理过程。诊断率比较低,但病死率高。尤其是在溶栓过程中出现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几率会更大。肺栓塞经常会表现出三大体征: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二、下肢静脉曲张溶栓后出血。特别要警惕胃肠道出血或者脑出血。这些出血都容易影响到患者最终的生活质量,或导致死亡。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会出现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色素沉着、瘀积性皮炎等。
01:58
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溶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可以溶栓。主要包括系统性溶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使用的药物多是尿激酶等。系统性溶栓是通过浅静脉进行全身给药,使药物随血液循环在体内均匀分布,达到溶栓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导管接触性溶栓,又称为CDT。经近端深静脉置管逆行插入肢体远端深静脉,先利用导丝和导管,对血管腔内的物理性开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过置入溶栓导管使药物与血栓直接接触,将急性期疏松新鲜血栓溶解,主干静脉及时恢复通畅。目前认为,导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比单纯抗凝效果好,可改善生活质量。
02: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如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等,严重会出现瘀积性溃疡,还会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并不少见,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部位,以下肢,包括髂静脉、股静脉、小腿静脉最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容易出现后遗症,甚至是很严重的后遗症,需要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
02:35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复发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如果不进行规范、积极的治疗,可以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在又称为血栓性深静脉炎症。患者患病以后容易造成肢体病疾,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目前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各种手术。第二,长期卧床。第三,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在深静脉系统里形成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为防止患者再次形成深静脉血栓,会积极给予预防措施,包括饮食调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活血化瘀中药和抗凝药物治疗、按摩、抬高患肢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溶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可以溶栓。溶栓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系统性溶栓,另外一种是导管接触性溶栓,使用的药物包括尿激酶等。系统性溶栓,是一种经静脉的全身性溶栓。通过浅静脉进行全身给药,使药物随着血液循环在体内均匀分布,达到溶栓的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导管的一种接触性溶栓,又称为CDT。经近端深静脉置管逆行插入到肢体远端深静脉,先利用导丝和导管对血管腔内的物理性开放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过置入溶栓导管,使药物和血栓直接接触,将急性期疏松新鲜的血栓溶解,最终使静脉能够恢复通畅。当然有学者认为导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比单纯抗凝的治疗效果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语音时长 02:10

2019-11-27

52393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际就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异常凝集成血凝块,主要表现为腿部的明显肿胀,并且单侧形成血栓较多。除深静脉血栓以外,还有在浅静脉形成的叫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
语音时长 00:50

2018-09-30

55119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什么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又叫骨肿,主要病基是湿热瘀虚。初期以湿热瘀虚为主,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中期以瘀湿虚为主,治疗原则以活血破瘀、祛湿通络为主。后期以瘀虚为主。在治疗的原则上,采用益气健脾、活血通脉的方法。
语音时长 00:56

2018-09-30

59882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该怎么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及局部浅静脉扩张,其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B超,用于单纯诊断,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二、多普勒检查和静脉造影;三、CT、核磁检查以及二聚体化验,主要应用于特殊情况的检查。
语音时长 02:09

2018-09-30

62070次收听

02:0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血管壁损伤,常出现于做过穿刺、化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第二、血流速减慢,常见于脑梗、脑出血,长期卧床的患者以及怀孕期女性;第三、血液高凝状态,多出现于肿瘤和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