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始于孕期

61548次浏览

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需从孕期开始,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风险。主要措施包括适度运动、合理饮食、避免久坐、监测凝血功能、穿戴弹力袜等。

1、适度运动

孕期规律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运动时注意避免剧烈动作,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若出现宫缩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2、合理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液流动性。每日饮水不少于1.5升,多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但需与抗凝药物间隔食用。限制高脂高盐饮食,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

3、避免久坐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减缓下肢静脉回流。每坐立1小时应活动5-10分钟,可做踝泵运动或简单伸展。睡眠时建议左侧卧位,用枕头垫高下肢15-20厘米。长途旅行时需穿戴医用弹力袜。

4、监测凝血功能

有血栓病史或高危孕妇需定期检测D-二聚体、凝血四项等指标。遗传性易栓症患者可能需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但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时应及时就医。

5、穿戴弹力袜

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可提供梯度压力,促进静脉回流。建议晨起前穿戴,每日使用8-10小时,注意选择合适尺寸。合并静脉曲张者需持续使用至产后6周。穿戴时注意观察皮肤状况,避免局部压迫。

产后应尽早下床活动,剖宫产术后6小时即可开始踝泵运动。哺乳期继续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若发现血栓形成需立即使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治疗。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血液循环。

相关推荐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和预防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由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诱因引起,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机械加压和药物抗凝等。1、血流缓慢手术中麻醉和术后卧床会导致下肢肌肉泵作用减弱,静脉回流速度下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会使血液...
02:37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还有深静脉血栓的长期治疗。一、腿部抬高和初期的卧床休息,可以缓解深静脉血栓病人急性腿部肿胀的疼痛。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目前最主要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正确使用抗凝剂,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三、溶栓主要包括系统性溶栓和导管性溶栓。四、如果手术或静脉导致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一般持续三个月,对于特发性深静脉血栓,建议持续六到十二个月。
02: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如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等,严重会出现瘀积性溃疡,还会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并不少见,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部位,以下肢,包括髂静脉、股静脉、小腿静脉最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容易出现后遗症,甚至是很严重的后遗症,需要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是什么
血液瘀滞、血液高凝、静脉壁损伤都有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血液的瘀滞状态。血液的瘀滞状态是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首要因素。久病卧床、外伤、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和长时间久坐,以及下蹲都是造成血液缓慢流动、瘀滞的原因,促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二、血液的高凝状态。由于创伤、手术、大面积的烧伤、妊娠、分娩等容易造成血小板的增高,黏附性增强,最终促发血栓的形成。三、静脉壁损伤。静脉壁受到损伤之后,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感染性刺激都会引起血管壁损伤,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这三大因素中,在临床中最常见的是血液瘀滞状态,特别是卧床的病人,最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语音时长 01:41

2019-11-27

56345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怎么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血管的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不能仅从表现去判断,还需要做相应的检查去进行证实。主要的辅助检查有三种:1、实验室检查,称为D-二聚体的检查,2、超声科检查,称为血管超声检查。血浆的D-二聚体检查,一般是指血液中D-二聚体大于500ug/L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用于急性的VET筛查,特殊情况下的DVT诊断,包括疗效评估,包括VET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敏感性很高特异性很低。3、是血管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特别注意的是,血管超声检查之前,需要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将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中、高、低度三种,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是阴性,对于低度的可能患者就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的可能要做进一步的CT静脉成像、核磁共振的静脉成像或者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加以证实。
语音时长 01:51

2019-11-27

63011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治好吗
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一般情况下,治疗预后效果好。特别是对于早期的深静脉血栓,包括急性期或亚急性期,通过一些积极的手段,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甚至手术治疗,都能够有效治疗血栓。同时也会考虑到在患者深静脉形成血栓之后的预后情况。同时会给予患者一些干预性措施,包括在静脉上放滤网,可以防止栓塞掉下来之后形成肺栓塞。肺栓塞的预后较差。长期的药物治疗,也可以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复发。通过一些长期的药物保守治疗,能够防止血栓再形成或再复发。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肺栓塞、股青肿或者股白肿等问题,患者的预后很差。一旦形成肺栓塞,患者后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生活质量也会明显下降。特别是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死亡。
语音时长 01:32

2019-11-27

59130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哪些
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之后,需要积极预防。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第一,手术患者,术前或者术后都必须采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术中操作的时候,在临近四肢或者盆腔静脉周围,操作都应该轻巧,避免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因为血管内膜损伤容易形成血管壁的血栓。第二,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硬物,容易影响小腿的深静脉回流。第三,鼓励病人,足和趾经常做一些主动运动,还要嘱咐患者多做深呼吸、咳嗽运动,尽可能早期下床,防止长期卧床。因为长期卧床也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必要的时候,一般会让患者下肢穿医用的弹力袜。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癌症患者、心脏病患者,在进行胸腔、腹腔或者盆腔大手术之后的患者,以及骨折病人、孕产妇,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预防。
语音时长 01:39

2019-11-27

59307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就可以康复,但是如果血栓没有及时的进行控制就会导致血管扩张以及堵塞等严重性病变,会导致神经反射受到阻碍,下肢器官肌肉等血液缺乏导致的组织坏死等问题。如果是静脉壁受损引起的就会很严重,如果像缺乏运动导致的就比较好康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治愈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可以通过非手术手段进行治疗的,但是严重情况下有可能会进行手术治疗直接手术取出血栓,但是一般情况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通过理疗康健等方式进行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以及加强肌肉锻炼等,促进下肢肌肉的力量增强以及回复活动能力,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什么原因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血管壁损伤,常出现于做过穿刺、化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第二、血流速减慢,常见于脑梗、脑出血,长期卧床的患者以及怀孕期女性;第三、血液高凝状态,多出现于肿瘤和糖尿病患者。
语音时长 01:41

2018-09-30

51204次收听

01:16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际就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异常凝集成血凝块,主要表现为腿部的明显肿胀,并且单侧形成血栓较多。除深静脉血栓以外,还有在浅静脉形成的叫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
02:0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血管壁损伤,常出现于做过穿刺、化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第二、血流速减慢,常见于脑梗、脑出血,长期卧床的患者以及怀孕期女性;第三、血液高凝状态,多出现于肿瘤和糖尿病患者。
02:37
如何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及局部浅静脉扩张,其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B超,用于单纯诊断,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二、多普勒检查和静脉造影;三、CT、核磁检查以及二聚体化验,主要应用于特殊情况的检查。
血栓性疾病的介入综合治疗的进展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利用介入技术对深静脉血栓进行治疗越来越引起医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多学科研讨,科研攻关和临床诊断、治疗已逐步开展,静脉溶栓→介入治疗→碎栓消融治疗等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就方法学而言,综合性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最有效疗法。
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妊娠期和围产期死亡的重要致死致残因素。为了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应当有效预防、及早诊断和恰当治疗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