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发布时间:2019-12-1857028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时可出现远端肢体对称性麻木,典型者呈手套或袜套式分布,可出现肢体痛觉过敏,疼痛,后期可出现痛温觉、触觉丧失。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时要首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上应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及监测有无并发症)、通过改善血循环、营养神经等方式来改善症状。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主要传到机体的运动及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如痛温觉、触觉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09
吃二甲双胍血糖不降怎么办
二甲双胍这一类的药物称之为对于胰岛β细胞是非促泌剂,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所以降糖作用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有一些病人,尤其是血糖明显升高的病人,如果单吃二甲双胍可能达不到降糖达标的效果。所以,有个别的病人会出现了吃了二甲双胍以后,血糖并不能下降到正常。对于比较消瘦的病人,二甲双胍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对于糖尿病病人,不能说哪种药物最好,而是应该根据病情个体化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不同的组合,这样才能使血糖达到比较良好的控制范围。
03:01
化验血糖需要空腹几小时
化验血糖,一般如果需要查空腹血糖,要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一般空腹血糖的标准是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中间的血糖称为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之间。≥7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6.1mmol/L-7mmol/L之间称之为空腹高血糖,所谓的IFG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
糖尿病患者用药治疗要对症
糖尿病患者要想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选择降糖药物时应针对病因,注意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有效改变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糖尿病需要一直吃药吗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要一直吃药,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而定,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运动与饮食调理,能控制血糖,不能一直吃药。但是病情严重要一直吃药,不能自己停药,而且生活中各种护理工作都要做好,控制病情。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石榴吗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而又难治的疾病,这种疾病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石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其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糖尿病作用,还有杀虫、收敛、通便等功效,因此患有糖尿的是可以吃石榴的。但是也不可以多吃,多吃也会影响病情,严重还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健康。
糖尿病足是什么病
糖尿病足是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所致。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糖尿病足的症状可见足部皮肤发凉,小腿抽筋、出现夜间痛、静息痛、下垂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足部皮肤干燥;足部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怕冷或灼热感、针刺等;感觉迟钝,甚至正常感觉消失,疾病进展可发生脚趾坏疽,甚至下肢坏疽,截肢等。典型三大症状: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可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常发生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男性多见。通过血糖监测、外周神经检查、外周血管彩超检查等,可以确诊。早期预防可以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语音时长 01:28

2020-01-14

62743次收听

糖尿病判断自己低血糖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在餐前或者运动时出现心慌、出冷汗、头晕、头疼,或者出现乏力、饥饿等症状时,应该高度怀疑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应及时纠正低血糖反应,进行药物治疗、饮食调节、适当运动。若发生低血糖时,应该立即停止活动,进行休息,进食糖块或者喝些糖水,迅速补充血糖,纠正低血糖反应。待病情平稳后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指导,调节饮食、用药、运动情况,并定期检查,预防发生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药物治疗后,一定要定时定量进食,避免因饮食量不足出现低血糖。运动要在餐后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避免餐前运动出现低血糖,运动时间及运动量要适当,避免运动过度导致低血糖。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31

54371次收听

糖尿病三期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没有三期之说,只分为: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只有糖尿病肾病可分为五期,I期:肾小球高滤过期。II期:肾小球轻微病变期。III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病变进一步发展,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此期如尽早干预,积极控制血糖,可以不进展至IV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增加,部分肾小球硬化,可有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V期(为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肌酐升高,大多数需要透析治疗),甚至有可能会逆转。所以诊断为糖尿病后应积极控制血糖,目的就是预防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心脑血管、肾脏、眼底视网膜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22

2019-12-18

58088次收听

糖尿病人脚麻如何缓解
糖尿病人脚麻木一般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没有达到很好的控制,引起了慢性的血管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下肢感觉异常,引起脚麻或者是感觉异常,针刺一样的感觉,或者是刀割一样的感觉,或者是感觉的减退。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改善代谢的紊乱,积极的改善原发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及血的粘稠度,并且要控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如果血糖没有控制良好,那么改变目前降血糖的方案是血糖积极的控制使血糖控制达标。另外就是从它的发病机制来看有一个抗氧化的作用,有一个氧化应激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毒性作用,所以我们要积极的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氧化作用,比如说血栓通等能改善微循环或者是用营养神经的,比如甲钴胺,因为如果没有明显的缓解可以协助一些利尿治疗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57

2019-12-09

58880次收听

01:35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糖尿病以高血糖作为基本病理的改变,糖尿病的诊断有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点1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点1mmol/L的时候才能诊断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没有达到7点1mmol/L,但超过5点6mmol/L、5点9mmol/L、6点1mmol/L叫空腹血糖受损。如果餐后血糖没达到11点1mmol/L,但是超过了7点8mmol/L,叫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叫糖尿病前期,这部分人被称为糖尿病的后备军,进一步就可能发展成糖尿病,危险也非常大,而且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一样可以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应该给予重视,不能忽视。
优甲乐有什么副作用
过量会心慌、怕热、多汗、情绪急躁、心跳快,体重下降。优甲乐本身是一种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包括有T3、T4,优甲乐的主要成分基本上是T4。如果患者没有吃过量的优甲乐,那么优甲乐肯定没有副作用。如果患者吃了过量的优甲乐,就相当于人为地造成了甲亢,患者会表现为甲亢的症状,比如会出现心慌、怕热、多汗、情绪急躁、心跳快,体重下降等。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除非是有意为之,故意多吃优甲乐。现在有些人认为优甲乐吃了以后可以减肥,就服用很多优甲乐,吃多以后副作用就出现了。当然还有可能是误食误服,有些病人需要服用优甲乐,但这个药物放在家里,小孩拿到了,一下子吃很多,这个时候也会出现副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优甲乐的副作用很少,只有过量才会产生类似于甲亢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45

2019-06-11

95647次收听

01:21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血糖一旦降低,脑细胞的功能会出现障碍,病人会出现饥饿、心慌、无力等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脸色苍白,甚至晕倒、昏迷现象。出现昏迷现象,是因为脑细胞长时间得不到能量的供应,陷入昏迷状态。应该立即给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使升高血糖,避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大脑需要充足的能量,来保持脑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能量,而脑细胞唯一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比如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症状,都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之所以会引发各种并发症,是因为高血糖长期存在,引起了各种组织出现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方面的事项,要严格控制热量,不能让自己高血压和体重指数上升。
02:44
针灸能降血糖吗
针灸对降血糖有一定帮助。针灸能帮助调整胰岛素对糖的合成代谢,也能加快糖的分解,并能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胰岛素分泌。但是如果病人的血糖没有控制好,在比较高的情况下不主张针灸治疗。因为针灸毕竟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要扎入病人皮肤,如果病人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他感染的概率就会升高。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暂时不宜针灸治疗。建议患者在血糖控制相对理想的情况下,再来配合针灸治疗。在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肢体的一些感觉功能障碍的时候,可以配合针灸治疗,并且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只靠中医针灸降血糖,效果并不是很好。现代医学研究,糖尿病也是多基因、多位点、多因素引起,治疗也是要采取药和针配合治疗,只靠针灸治疗不可取。
糖友要多练下肢和器械
器械锻炼俗称“举铁”。顾名思义,就是“把铁制品举起来”,杠铃、哑铃、棒铃、单双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举铁是力量训练的基础,适合绝大多数人,不分性别、年龄。人体骨骼肌有个明显的“用进废退”现象,如果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缺乏应用,就会逐渐萎缩退化,不仅力量下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也会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血糖上升,加大控糖难度。举铁是最有效、灵活的抗阻训练,可通过一定的压力负荷促使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力量与体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