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肚子胀气拉肚子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2-1761077次收听

语音内容:

肚子胀拉肚子可以采用腹部按摩或腹部热敷、用药物对症治疗,严重时电子肠镜检查,排除有无结直肠炎或结直肠肿瘤。

首先考虑近期有没有类似的饮食或相关诱因,再考虑选择药物或局部的治疗方式。

用药物对症治疗:腹胀、拉肚子,可以加用止泻的药物,蒙脱石散、地芬诺脂等。

结合大便中查出白细胞或血常规发现血象增高或发热等迹象,应用抗菌药物,比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PPA等,可以结合情况,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比如双歧杆菌等。

症状好转后停药,若长期出现拉肚子伴胀气,可行电子肠镜检查,排除有无结直肠炎或结直肠肿瘤。若电子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是肠功能紊乱,需予益生菌加动力药物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和加肠道动力药物莫沙必利,对症进行治疗。

肚子胀拉肚子考虑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表现,多与进食了过于刺激、不洁,甚至寒凉的饮食有一定的关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12
儿童肚子有蛔虫有什么症状表现
如果儿童肚子有蛔虫通常会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呕吐、发热等症状表现,如果存在相应不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治疗。1、腹痛:如果肚子里有蛔虫,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周围黏膜,引起腹痛,一般表现为间歇性、阵发性的腹痛。2、腹泻:蛔虫中含有部分细菌,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异常蠕动,从而会导致腹泻。3、体重下降:一般蛔虫会吸收儿童体内的营养物质,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营养流失,从而使体重下降、面色发黄。4、呕吐:如果肚子中有蛔虫,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容易引起反胃、反酸等症状,一般可能会表现为恶心、呕吐。5、发热:蛔虫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相应的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发热,需及时治疗。平时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儿童服用硫酸羟氯喹片、硫酸奎宁片、乙胺嘧啶片等药物改善,以免相应不适症状加重。
腹泻要不要喝口服补液盐水
腹泻分成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是否需要喝口服补液盐,还要根据当时腹泻的一个严重程度来定。急性腹泻通常情况下都是跟都都是由于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素引起来,除了也有可能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这样的一些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是需要结合口服补液盐来进行一个治疗或纠正的,喝多少口服补液盐是要进一步的做生化的检查,去看看电解质紊乱的一个情况,以及然后看他腹泻的一个次数,一天拉了几次,每次量的多少,来去规定口服补液盐的一个服用的剂量和次数。另外,慢性腹泻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这样的一个情况所引起来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腹泻的量是比较小的,很少有可能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这个也都是需要结合进一步的检查去评估患者的病情,来看看是否进行相关的一个口服补液盐治疗。
语音时长 01:14

2021-12-30

87863次收听

03:28
肚子咕噜咕噜响拉水怎么缓解
肚子咕噜咕噜响说明肠蠕动活跃,又拉水一样的大便,可能就是急性胃肠炎。如果只是受凉,对症治疗就行,比方吃点清淡的饮食,喝思密达的药物,注意保暖,能够逐渐的缓解。如果同时伴有发热,应去医院查白细胞。如果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C反应蛋白和PCD都增高,提示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生素治疗。如果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增高为主,其他的C反应蛋白可以高,但是PCT一般不高,就提示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的治疗跟普通的胃肠炎一样,但是特别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拉肚子会不会脱肛
拉肚子并不会导致脱肛。患者出现脱肛说明患者已经存在了痔疮粘膜脱垂,或者是直肠前层脱垂的情况,在拉肚子的时候,刺激了直肠,进而导致脱肛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患者需要尽早到医院的肛肠科采取手术处理。因为脱肛单纯的药物保守治疗是没有很大的效果,而且后期会进一步加重,同时还有针对拉肚子进行治疗,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卫生,辛辣刺激燥热的食物要尽量避免,同时要服用氟哌酸蒙脱石散来缓解,而对于脱肛的手术治疗,可以选择直肠注射固定治疗,或者是选择直肠粘膜环切术,或者是直肠切除术处理。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1

81043次收听

02:06
拉肚子多喝水好吗
一般说的拉肚子可能更多的是秋冬季节的感染性腹泻。拉肚子可能会有脱水,是不是要多喝一点水,需要警惕一些复杂情况的出现。秋冬季节出现腹泻对于幼儿可能是轮状病毒的感染,对于成人可能更多的是沙门氏菌属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部分是细菌性痢疾,此时除补充水分,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胃肠黏膜的保护剂、氯化钠、氯化钾等电解质。总体来说,拉肚子时喝水问题不大,但需警惕更深层次的原因,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及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建议去医院肠道门诊或感染门诊看一看,排除相关情况。
一天拉一次稀是腹泻吗
一天拉一次稀不能叫腹泻,腹泻包括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形式。要诊断腹泻需要符合几个特点,即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4次以上,以及大便的量增多,大便不成形或者稀水便。当腹泻时间超过三周以上,可以考虑慢性腹泻。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也会不同,有些人大便偏干,有些人大便偏稀。即便是同一个人,那么进食的食物有所不同,进食的量有所不同,这些也都会改变大便的一个排便的情况。所以我们说一天拉一次稀,是不能够成为腹泻的。
语音时长 01:07

2021-04-19

99931次收听

一个月腹泻一次正常吗
腹泻一个月这种情况考虑是有慢性肠炎或者是慢性的结肠炎之类的疾病。如果有慢性肠炎的情况做大便常规的检查,会检查到有白细胞,那就需要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口服的诺氟沙星或者是黄连素,两种药物,诺氟沙星具有抗细菌的作用,而黄连素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如果腹泻太为严重,那么还可以配合使用蒙脱石散具有保肝的作用,可以使人体的水分不至于流失过多,会造成脱水休克的情况。如果是慢性的结肠炎,那么也可以查大便常规,有可能是正常的情况,检测不到白细胞,但是出现腹泻的现象,也可以说明它是一个疾病的产生,所以也需要通过肠镜来进行检查判断。
语音时长 01:15

2021-04-19

91527次收听

腹泻可以彻底根治吗
有的腹泻患者朋友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给治疗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多了解这种疾病,那么腹泻可以彻底根治吗,其实是可以根治的,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治疗办法。
老年人腹泻能治好吗
我们要对日常生活中常发的一些疾病有所了解,其中就包括腹泻,因为这种疾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并且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那么老年人腹泻能治好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对治疗方法,下面就是一些比较有效的腹泻治疗方法。
成人腹泻用什么药
成人腹泻可应用抗感染性药物、微生态制剂等调理肠道功能,若病情较严重,需应用止泻药、黏膜保护剂,减轻肠胃黏膜受损。
02:07
拉稀怎么办
拉稀建议可以借助思密达以及整肠生有效缓解。如果出现肚子疼等等症状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拉稀和拉肚子,临床上叫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超过三次,而且大便是含水量增多,明显稀薄。如果拉的次数比较少,可以应用思密达、整肠生等缓解症状。如果出现明显肚子痛、发烧,或大便带血,应该到医院检查。包括血、尿、大便等等的化验,看到底是因为感染导致,还是胃肠功能的紊乱。有脓血便的,或者是年龄比较大的,或者是有肠道肿瘤的家族史的病人,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排除肠道肿瘤。
腹泻的原因
患者腹泻可能因为感染了细菌或者毒素,也可能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胃肠道做过手术,胆囊别切除等原因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急性的腹泻是因为感染了细菌或毒素引起。如果慢性腹泻除慢性感染性腹泻,比如慢性的痢疾还可以是身性的疾病或者胃肠道的疾病。比如胃肠道动力的疾病,胃肠肠易激,肠子容易受到刺激,会出现容易腹泻的症状。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会出现胃肠蠕动过快导致腹泻情况。糖尿病的患者,如果长期糖尿病,会出现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也导致出现腹泻的症状。如果胃肠道做过手术的患者,比如胃做过切除或者肠道做过切除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胆囊切除的患者由于胆囊切除后,胆囊储存和分泌的功能受到了影响,消化吸收也会受到影响,会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导致腹泻。
语音时长 01:53

2019-11-13

62367次收听

02:08
腹泻吃什么药好
腹泻可以吃的药物有藿香正气散或者是藿香正气水类的药物、葛根苓连汤类的药物、健脾和胃和补中益气的药物、还有老年人腹泻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类的药物。腹泻中药的调理效果非常好,但是要讲究辨证用药:1、感受寒邪、感受外邪引起的腹泻,也就是经常所说的胃肠型的感冒,可以用一些藿香正气类,比如霍香正气散或者藿香正气水类的药物;2、暑末的时候出现一些大便的粘滞不爽,这种由感受湿热引起,可以服用一些葛根芩连汤类的药物;3、脾胃亏虚型,脾胃运输能力下降所引起的腹泻,可以用一些健脾和胃和补中益气类的药物来调和脾胃,腹泻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4、年老、肾阳不足引起的腹泻,可以服用一些金匮肾气丸类的药物。
肚子咕噜咕噜拉肚子怎么办
在出现拉肚子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了,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并且保持食物的干净卫生。另外需要卧床进行休息,进行腹部的保暖。但也需要适当进行运动,消化身体当中的食物。另外在腹泻的时候排便次数的增加,会导致肛门的皮肤受到刺激,就需要对肛门进行护理。而且在腹泻拉肚子以后,要注意饮食,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及少饮用酸性的饮料。
老拉肚子怎么回事
如果经常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很有可能和日常的饮食有关,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腹泻。能够引起总是拉肚子症状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不要过于担心和着急,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将疾病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