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wbc白细胞偏高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12-3059498次收听

语音内容:

wbc就是白细胞的英文简写,wbc偏高需要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来具体分析是哪一种白细胞成分升高,不同的白细胞升高,代表的疾病是不一样的。血常规中主要检查五类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50%-70%,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偏高,多见于细菌造成的急性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肾盂肾炎、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囊炎等;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一般来说淋巴细胞明显升高时,多见于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病毒高热、EB病毒感染、肠道EV71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等;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参考值是1%-5%,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一般是和机体的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有密切的关系,如荨麻疹、急性湿疹、胆道蛔虫病、猪肉绦虫病等。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参考值<1%,嗜碱性粒细胞的异常临床上比较少见一些。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3%-8%,单核细胞升高时往往也提示病毒感染,如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单核细胞明显升高,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

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一定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去医院血液科进一步做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的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失血过多表现
失血过多可能会造成休克,此时失血量超过1500ml,这是失血最严重的症状,休克状态下患者意识丧失,精神错乱、抽搐、昏迷等产生,四肢厥冷、皮肤可出现蓝紫色瘀斑。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状态。因为休克状态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特别是脑缺血缺氧就会造成意识障碍,影响脑功能,心脏供血不足会导致全身循环血容量不足,对重要的器官出现一些不可逆性的危害。人体血容量是4000-5000ml,如果是一种慢性失血,患者一般只是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心悸,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但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如外伤性出血、大手术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人体会出现血压极速下降,四肢阙冷,脉搏细速,重要脏器衰竭而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短时间的失血状态,根据失血量的多少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轻度失血症状不会很典型,例如献血400ml以内的情况下,并不是出现特别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是如果失血超过800ml,人体就会感觉到一些不适症状了,主要是浑身乏力、精神萎靡、面部明显苍白、唇部发白、手脚温度明显降低。失血继续加重,超过1500ml的情况下,由于血液的丢失会导致体循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重要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此时就会进入休克状态,刚开始表现为烦躁易怒,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逐渐的出现意识的淡漠、谵妄、抽搐、昏迷等情况。
语音时长 02:11

2021-12-30

65965次收听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偏高是怎么回事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即MCHC,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含有的全部血红蛋白量总和,正常范围是正常范围是27-34pg高于34pg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高,通俗的理解就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量高了,此时可能是因为红细胞数量增多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红细胞体积变大引起的。第一,红细胞数量增多了,平均血红蛋白量就会增加,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缺氧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此外就是久居高原的居民,高原反应造成代偿性红细胞数量增加。第二,红细胞体积变大后导致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高,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是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是造血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造成的,红细胞核内DNA合成障碍,细胞核增大,红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在细胞质中血红蛋白的合成不受影响,所以红细胞内含有的血红蛋白量就相对增多,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就会偏高。第三,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如果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同时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升高的情况,可能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去血液科检查来明确,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穿刺、基因学检测等来诊断病因,确诊病因积极进行药物干预。
语音时长 02:22

2021-12-30

87308次收听

02:09
血管太细什么原因
血管太细的原因应该是遗传因素为主,受到一些后天相关因素的影响。我们能够看到手背的血管,都是静脉血管,静脉点滴比较常用,往往女生的血管要比男生的血管细一些,这和基因有关系,和体内激素水平的不同也有关系;后天性因素的影响,对于改变血管的管径作用比较大的就是肌肉的发达程度,越运动的人肌肉弹性好,供血更加充沛,所以这个部位的血管的弹性也好,血管相对也会变粗一些。所以说血管的粗细和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等都有密切关系,先天性因素也就是所谓的遗传因素,每个人的血管走行、粗细都具有差异性。此外后天性因素和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等方面有关系,如果长期缺乏这种体能的锻炼,使肌肉逐渐萎缩,需氧量减少,从而导致回流血管静脉也会逐渐变细。我们在体表能够看到的青色血管就是静脉,静脉粗细和一个人的生理状态相适应的,并不是疾病导致的,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说身体内的深静脉或者大动脉出现了明显变细,如冠状动脉变细、颈内动脉变细,通过彩超检查或者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可以被发现,这种情况的血管变细是疾病造成的,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造成的脂质沉积,造成大动脉内形成了粥样斑块,会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这些血管太细的情况就需要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或者安放支架扩充血管,防止引起心肌梗塞、脑梗死等。
03:03
wbc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wbc就是白细胞的英文简写,wbc偏高需要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来具体分析是哪一种白细胞成分升高,不同的白细胞升高,代表的疾病是不一样的。血常规中主要检查五类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50%-70%,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偏高,多见于细菌造成的急性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肾盂肾炎、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囊炎等;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一般来说淋巴细胞明显升高时,多见于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病毒高热、EB病毒感染、肠道EV71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等;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参考值是1%-5%,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一般是和机体的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有密切的关系,如荨麻疹、急性湿疹、胆道蛔虫病、猪肉绦虫病等。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参考值<1%,嗜碱性粒细胞的异常临床上比较少见一些。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3%-8%,单核细胞升高时往往也提示病毒感染,如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单核细胞明显升高,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一定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去医院血液科进一步做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的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
03:28
血脂稠有哪些症状
血脂稠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如果进行血脂四项检查,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以说是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这些情况都是血脂稠,血脂稠可能出现的症状主要有:一、血脂稠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会影响全身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所以血脂稠的人容易在劳累后头晕,头疼,平时容易疲乏无力,不爱动,喜欢躺着,老年人也会出现耳鸣、眼花、健忘、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二、血脂稠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血栓,因为血液流动缓慢,加上高血脂损伤血管内皮,可能会造成血栓脱落的情况,这一类人群患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门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的概率大大会增加。当发生重要器官的血栓性疾病时,症状往往很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三、有皮肤的改变,脂肪沉积在皮肤下和眼睛周围,导致局部皮肤有黄色斑块脂肪粒,角膜周边有颜色改变。四、血脂稠的情况下还可能会以引起急性胰腺炎,是因为乳糜微粒栓子阻塞胰腺毛细血管,造成了胰腺细胞局限性坏死。血脂稠的人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尽量选择吃一些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木耳、白菜、洋葱、香蕉、苹果等,可以抗血栓,降血脂。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降低体重,对于肥胖造成的血脂黏稠有很大帮助。
01:44
血红蛋白低吃什么补的快
血红蛋白低就是贫血。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引起的贫血,需要补充铁剂。食物中动物性蛋白,特别是猪肝、猪血、内脏里含有的动物性铁较丰富,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再配合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同样可以引起贫血。叶酸在一些蔬菜、水果、谷物中含量较丰富。而维生素B12在动物内脏中含量较丰富,可以针对性的补充。出现贫血后,首先建议到血液科就诊,明确引起贫血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药物和食物治疗。
03:05
白细胞少是什么病
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如果是短期的变化,多数病人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如果粒细胞恢复正常,有时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如果能够调整用药,就可以避开这个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换用其他的药物来治疗。如果是长期的粒细胞减少,就需要考虑有没有慢性的病毒感染,需要去做病毒学的检测。第二个就是看有没有免疫系统疾病。当然,粒细胞减少也有可能是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引起的,比如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偏高是什么原因
引起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偏高的病因有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果血常规检查,出现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同时伴随有中性粒细胞升高,说明是某种感染性疾病引起,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中耳炎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某些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以及药物过敏等,都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都可能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20

89999次收听

嗜酸细胞百分比0.1是什么意思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1,说明人体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较低。因为血常规检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值范围是0.5-5%。如果低于0.5,就说明是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一般人体外周血液中,本身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就比较少,检查结果如果出现偏低,只要没有其他异常情况,也没有太大临床意义。但是,如果身体出现有异常情况,比如刚刚做完大手术,或者发生了大面积烧伤,以及出现比较严重的外伤后,因为身体会出现应激性反应,也会引起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降低。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20

83956次收听

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偏高,有可能是过敏引起,比如过敏性紫癜或者过敏性结肠炎等,血常规检查都会出现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偏高现象。其次,某些人如果患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也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如果患有某些恶性肿瘤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时候,血常规检查会发现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容易发生明显升高现象。正常情况下,血常规检查嗜碱性粒细胞的比值一般很低,大概在0-1之间。如果发现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升高,都属于异常。需要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病因后尽早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2

2021-05-20

80165次收听

白细胞酯酶阳性严重吗
白细胞脂酶阳性其实并不是特别的严重,只是说明体内存在炎症,但是也应该积极的选择抗炎治疗,此外它也有着多种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尿路感染所导致,也可能是一种假阳性的表现,总之在出现之后还是应该针对性的去改善。
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底怎么回事
出现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底,主要是因为生理学变异,病理学变异或者是受到药物的影响。如果患者血红蛋白是降低的,三者均偏低,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如果患者血红蛋白不低,三者偏低,注意有可能会发生缺铁,需要给予补充铁剂的。
输血浆和输血的区别
很多疾病的治疗都需要输血浆或者是输血,不过很多人不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输血浆和输血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两者的概念不同,再一个就是治疗的目的不一样。
血粘度高怎么治疗
很多人在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之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头晕现象,很多人都以为可能是因为睡眠质量不好而导致的,其实这可能就是因为血粘度高而引起,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尽快的接受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正确的方式,比如说多喝水,严格的控制个人的体重,避免高热量的食物,多吃粗粮和黑木耳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
红细胞压积偏高的危害有什么
红细胞压积偏高的危害有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血流速度减慢、高血压风险增加、血液稀释等。若是出现上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