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智齿几岁长

发布时间:2021-07-0987765次收听

语音内容:

智齿也是第三磨牙,一般萌出的最常见年龄是16-18岁。当然因为现在发育的原因,有些会早一些,有些会稍微晚一些,大多数情况是在青春发育期结束以后,18岁左右开始萌出,或者是已经萌出智齿,又称之为立事牙。老百姓认为在青春期以后,孩子长大了可以独立成事了,所以把它称之为立事牙。

从这方面大家可以知道,一般智齿萌出的时间也是在青春发育期以后,这个年龄阶段由于饮食结构逐渐的精细化,咀嚼功能的刺激越来越弱,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颌骨的发育在减退,智齿往往不容易完全长出来产生阻生,这种阻生往往就会导致智齿萌出的年龄往后推迟、推移,有些人在二十几岁才长智齿,甚至于更大的年龄才长智齿,这个主要跟颌骨的发育、牙齿发育和牙量骨量的不匹配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大多数会伴有智齿,不能正常的萌出阻生的情况,阻生的智齿会引起周围慢性炎症的发作,也就是智齿冠周炎带来一些疼痛开口受限的症状,需要进行拔牙的治疗。

所以可以看到,智齿萌出的年龄,一般是在青春期以后才萌出,所以阻生通常也发生在青少年或者是青年时期,所以来拔智齿的人群大多数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如果阻生的智齿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拔除,可能一方面会带来局部的炎症发作,另一方面会对邻近的牙齿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引起严重的感染,或者是颌骨牙源性的病变。所以应该知道的是智齿萌出的年龄,应该是在16-18岁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萌出,从而完成全牙列的建合。如果在18岁以后智齿还没有萌出,一般建议大家去找牙医拍一个专业的牙科片子,来观察一下智齿是阻生还是完全缺如,如果是阻生的话要及早的采取措施,一般建议早期的进行拔除。

相关推荐

03:14
拔一颗智齿要多久
拔一颗智齿,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已经完全萌出的智齿,单根牙拔出的难度很小,不到一分钟智齿可完成拔除。若智齿埋伏的很深,有骨埋伏,有横向的水平阻生,或者近中的阻生,智齿跟周围的神经、牙齿关系很密切,牙拔除的时候过程很复杂,时间很长。有的智齿,跟下牙槽神经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拔牙根的时候要充分的去骨、暴露,小心翼翼的取出,两到三个小时拔牙是很常见的。若智齿完全埋在骨头里面,周围已经形成囊性病变,通常需要在全麻下住院进行,损伤更大、时间更长,一般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03:05
拔完智齿有个洞多久能长好
拔完智齿有个洞多久能长好。通常意义上这个洞的软组织愈合,也就是表面的牙龈牙肉的愈合,需要1个月左右。其下方的骨组织,完全充满愈合,需要3~6个月。拔牙窝愈合的时间长短跟拔牙的过程、拔牙的损伤的大小有一定关系。拔牙窝的愈合的情况,也跟智齿拔除以后局部的维护和保护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想要拔牙窝尽快愈合,首先是要拔牙过程中损伤少,去骨少,反应轻。其次是拔完牙以后要进行良好维护。一方面加强口腔卫生,避免感染,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炎症,促进伤口的愈合。
02:56
牙齿最后面多长一颗牙怎么回事
牙齿最后面多长一颗牙,这颗牙就是第三磨牙,也就是所谓的智齿。这颗牙并不是多长的,是因为最后萌出的,因为萌出的空间不足,出现了阻生、异位,所以我们总认为是多长的一个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牙齿最后面多长了一颗牙,就是指阻生的或不能正常萌出的第三磨牙:智齿。像这样的牙齿如果有炎症发生,影响到邻近牙齿的健康,或者周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病变,像这种情况就要尽早的把智齿拔掉。拔掉以后,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而且不会对咀嚼功能、对咬合产生不良的影响。
03:31
智齿拔后注意事项
智齿拔出以后需咬棉卷进行局部的压迫、止血,建议咬合40分钟后把棉卷吐掉,观察是不是有新鲜出血。如果有出血,一是要请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二是可能需要再咬更长的时间。智齿拔出以后一般2个小时以内,不建议进食或进水,2小时以后可以吃一些流质的饮食,建议吃冷、温、流质饮食,2-3天后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避免用患侧进行咀嚼。智齿拔出的当天晚上,不建议大家刷牙和漱口。智齿拔出后2-3天,疼痛应逐渐缓解。如果疼痛越来越严重,伴有口腔的异味,张不开嘴、发高烧的情况,就要及时的去医院复诊。
如何预防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的预防方法有很多,首先、一定要保持口腔卫生,勤刷牙勤漱口,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最好不要低于三分钟,同时还可以使用含氟牙膏,这样能够预防智齿冠周炎的出现。其次、平时需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喝水,可以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智齿冠周炎等疾病出现。第三、在炎症还没有发生时,可以定期去医院进行口腔科检查,判断智齿的生长情况。如果智齿萌出不当,生长方向位置不对,可以及时将智齿拔除,能够预防智齿冠周炎的产生。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11

101644次收听

智齿是什么
智齿被称为第3磨牙,一般会在16~18岁时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长智齿。有的人可能会生长1~2颗,有的人在智齿生长时受到阻力只会生长一半。出现智齿后不必过度担心,如果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出现,不必拔除,但是如果经常出现牙齿疼痛,产生智齿冠周炎、龋齿、牙周炎等各种疾病,就需要及时对症治疗。当有智齿疼痛症状出现时可以及时进行消炎处理,严重时也可以将智齿拔除。智齿拔出后对身体影响不大,不必镶牙,但是智齿拔出后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11

72139次收听

智齿冠周炎是怎么引起的
智齿冠周炎的出现跟牙齿周围软组织感染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智齿在萌生的过程中萌出不全,牙冠表面被龈瓣覆盖,产生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比较容易镶嵌在盲袋里面,因此会出现细菌感染,诱发智齿冠周炎。出现智齿冠周炎后建议及时进行消炎处理,比如可以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要保持清淡饮食,及时清洁,这样才能够有效缓解智齿冠周炎。若智齿冠周炎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经常反复出现就可以及时进行智齿拔出,但是在拔出之前需要先消除炎症。
语音时长 01:02

2021-05-11

66284次收听

为什么会长智齿
智齿是人类进化遗留的产物,用来咀嚼粗纤维树根树皮这类食物对人类消化系统提供帮助的牙齿,随着人类的进步,食物越来越精细,人类逐渐退化不需要的东西,颌骨体积变小,而牙齿大小基本未变,造成颌骨长度与牙列所需长度的不协调,在颌骨上几乎没有智齿的生长空间,这样就造成智齿萌出经常受阻而成阻生齿,智齿的阻生会对邻牙和整个咬合系统关节等等造成损害,甚至有危及人的生命的风险,所以专家一般建议16岁左右预防性拔除这种智齿,这时候拔除容易、损伤小,恢复快。智齿也称智慧齿、是人类的第三磨牙,因遗传基因的不同,智齿一般会在16-30岁之间长出,也是人一生中最后长出的牙齿,所以它最靠近喉咙,因为此时期的人们心智比较成熟而得名。
语音时长 01:14

2020-03-18

56533次收听

智齿发炎的时候可以拔吗
智齿发炎的时候是可以拔牙的,但是要看炎症具体是什么样的。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牙齿炎症有牙髓炎,牙周炎以及跟尖周炎等等,根据炎症的不同选用的治疗方式也不一样。一般会先采用炎症控制,之后再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拔除。
长智齿要怎么办
长智齿后,没有龋坏、牙髓病变,可以保留;但引起其他并发症,需拔除。智齿是人类的第3颗牙齿,一般在18到35岁可以萌出。如果智齿萌出的比较正,上下颌的关系比较正常,可以进行观察,如果没有龋坏或牙髓病变,这种智齿是可以进行保留的。如果智齿生长位置不正,易导致智齿周围牙龈发炎,引起冠周炎,严重的引起下颌开口受限以及肿胀、疼痛,甚至可以引起全身发热。另外,智齿如果长得不正,邻牙清洁如果做不好,易导致旁边的牙齿、牙神经出现问题或出现龋坏。这时就需及时拔除。拔出后,这个部位不用进行假牙修复,如果引起了邻牙疼痛,在智齿拔除后,应该尽早对邻牙进行充填或失活神经处理。如果智齿经常发炎,导致牙龈的肿胀,甚至开口受限,可以来口腔科,进行局部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的交替冲洗,将智齿冠周炎周围的牙龈组织里食物去除干净,并且涂布碘甘油进行收敛止痛。在炎症消退时候,还可以服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或阿莫西林,加上抗厌氧菌的甲硝唑、替硝唑这些药物,进行配合消炎处理。
语音时长 01:52

2019-12-20

54110次收听

02:27
长智齿吃什么药
长智齿需要针对冠周炎进行治疗,可以用碘甘油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消炎类的药物。智齿不完全萌出时,在牙冠上方有一部分牙龈覆盖,形成一种盲袋。进食以后,如果不及时刷牙漱口,会导致细菌滋生,牙冠周围红肿出血,引发智齿冠周炎。冠周炎的治疗可以在牙齿的周围盲袋用双氧水冲洗,去除食物残渣以及脓液,然后用涂抹碘甘油缓解症状。冠周炎反复发作,需要进行牙龈的部分切除,去除盲袋,改变冠周炎的质变环境。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引起张口受限,出现下颌部位疼痛,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此时需要静脉注射青霉素或头孢等消炎药,进行全身消炎抗感染治疗。
长智齿一定要拔吗
长智齿不一定要拔除,一般来说是建议拔除的,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不需要拔除,比如智齿已经完全的长出来了,位置也比较正常,而且还和颌骨等建立了咬合关系,这时候可以保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两个磨牙已经拔除,这时候智齿也可以不拔除。拔智齿后要注意如果症状一直没减轻要及时看医生。饮食也要选择比较清淡的食物,而且不要吃太硬的食物等。
长智齿了反复疼痛怎么办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长智齿的经历。有时候还会给患者带来反复的疼痛感。这时候患者们也不要太慌张,可以首先调节好自己的饮食,然后对自己的智齿进行消炎,最后把智齿拔掉,这样就可以彻底性的解决智齿反复疼痛的情况了。
智齿蛀牙一定要拔吗
通常情况下,智齿蛀牙不一定要拔。
拔智齿旁边的牙松动怎么办
当拔除智齿后发现旁边的牙齿松动时,需要采取就医咨询、遵循牙医指示、避免过度用力、口腔卫生、遵守治疗计划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