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130有生命危险吗
发布时间:2021-04-2281761次收听
语音内容:
心跳每分钟130次一定的危险性,正常人心跳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如果心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小于50次或者是超过了130次,在临床上被称为心动过缓或是心动过速。尤其是心脏跳动的次数超过了130次,需要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测,很有可能是窦性心律。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较为激动的情绪、发烧发热、激烈运动之外,还可能是因为冠心病、低氧血症等。
所以如果患者心跳持续过快,不能缓解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心内科就诊,通过化验血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测来及时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语音内容:
心跳每分钟130次一定的危险性,正常人心跳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如果心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小于50次或者是超过了130次,在临床上被称为心动过缓或是心动过速。尤其是心脏跳动的次数超过了130次,需要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测,很有可能是窦性心律。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较为激动的情绪、发烧发热、激烈运动之外,还可能是因为冠心病、低氧血症等。
所以如果患者心跳持续过快,不能缓解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心内科就诊,通过化验血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测来及时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心率每分钟80多次正常吗

如果心率在每分钟80多次,是属于正常的范围之内的。因为正常人的心率都是窦性心率范围会在60~100次/分之间;而理想状态下的心率是55~70次/分之间。心率是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正常人在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发怒或者惊吓的时候,就会引起心率增快;而且心率还受到年纪、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心跳要比青年人稍微慢一些;而女性的心率会比同龄的男性更快一些;而运动员的心率会比普通成人的心率偏慢一些,一般运动员的心率会在50次/分左右;所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心率的正常值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如果是正常健康的成年人80次/分的心率是属于正常心率。如果是少年、婴儿、儿童群体,80次/分的心率就相对来说低一些,因为小儿新陈代谢是比较旺盛的,人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而心脏每次搏出量是相对不变的,只有通过增加搏动的次数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一般来说新生儿一分钟的心跳需要达到120~140次/分,才是正常的。当然对于一些患有疾病的人群来说,如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每分钟80/次的心率,没有达到临床的要求,因为冠心病的患者需要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如果通过疾病的角度来出发。冠心病患者心率,在55~60次/分的心率才是最佳心率。

跑步心跳多少是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心跳是在60-100次每分之间,主要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心跳次数。心跳随着年龄不同稍微有所差别。年龄越小,心跳相对比较快,老年人随着衰老和各种机能的退化、衰退,心跳会比年轻人要慢一些。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的男性稍微快一些。职业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心率要比普通人也要慢一些。跑步是一种有氧运动,最佳的运动时的心率范围是中等强度的运动,计算方法是二百二减年龄乘上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五,如果能维持这个心率范围,那种跑步是最有利于脂肪的燃烧和心血管系统的稳定的。

心跳加速心慌胸闷是怎么回事
劳累、紧张、激动或者是重体力劳动的时候,心率会表现明显的增快,那么当心率增快的时候,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各种原因导致了舒张压降低,从而影响了冠状动脉。心率快时会造成心脏需氧量的增加,导致短暂的心脏的供氧或需氧的不平衡,这时会引发心肌缺血,从而可能会出现了心慌胸闷、气短的症状。如果说有器质性心脏病,一定要尽早去心血管病的专科医院去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的检查。

心跳过缓吃什么药
心跳过缓需要针对病因和心脏基础疾病去用药,运动员或者是长期重体力劳动的人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这类人群是不需要吃任何药物进行治疗的,如果心率保证到50次每分以上,而且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也可以不需要治疗。临床上治疗心动过缓的口服药物很少,西药副作用大,不适合长期口服,仅有个别药物的药理作用可以改善心脏的传导,但是提升心率的力度也很有限,如果持续的心跳过缓,排除了药物的影响,甚至有心跳过缓的相关的临床症状,比如说乏力、头晕、眼前发黑、晕厥等,需要去心血管专科医院进行就诊,让临床医生安排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型起搏器的治疗。如果病人的心跳模块是由于其他非心源性的因素疾病所致,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应记忆治疗,当甲状腺功能减退得到改善时,心跳过缓才得以纠正。
心律失常能根治吗
心律失常并非都是频繁发作
心律失常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虽然多数是良性的,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则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心律失常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公众对心律失常存不少误解,认识水平亟待提高。为此,下面请了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
心律失常如何自我调节
心慌的原因
心律失常多久能好

心律失常多久能好,需要根据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等因素综合判断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是心脏内的电激动形成异常,或电传导通路异常,或心脏内有异位起搏点,或者心脏电传导速度和次序发生异常等等,导致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出现异常。心律失常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生理性的心律失常,不管是窦性心动过速还是窦性心动过缓,是没有必要治疗。如果某些因素比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服用了某些药物引起心律失常,在去除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后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对于病理性因素引起心律失常,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等等,在治疗上需要针对原发病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某些病理性心律失常可以治愈,比如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射频消融的方式治愈。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心律失常还不能被治愈,需要通过药物、射频消融术、安转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仪等方式治疗。

心律失常能自愈吗
心律失常大多是可以治愈的,包括预激综合症、室性早搏。现在对于房颤也有通过内科治疗以及外科的治疗,治愈率都可以达到80%左右,可以完全治愈。当然还有很多的心律失常是不能得到治愈的,医生可以通过药物适当的控制心率失常发生的频率,以及心律失常造成心脏结构紊乱的程度,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自主配合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心律失常的病人平时生活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