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4-1979571次收听

语音内容:

1.遗传因素,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38
二型糖尿病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好了吗
2型糖尿病并不是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可以,因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仅只是表现为单纯的血糖升高,还伴有许多其他异常表现,如体重升高、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血压异常等表现。随疾病进展,在上述多重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导致糖尿病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是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方法。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推荐合并多重冠心病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加用恩格列净类治疗,从而可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02:36
二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用什么药好
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可以应用恩格列净。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控制血糖外,还需对其常见的心血管病进行干预,这一类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的作用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糖尿病状态下,长期过高的血糖水平易引发血管慢性炎性反应以及过度的氧化应激,并且能通过多个通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恩格列净对上述血管因素的良性影响是其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理学机制。对于临床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已经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早期应用恩格列净进行降糖,对患者的长期获益十分显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型糖尿病并发症症状有什么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进展而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一般糖尿病的并发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急性并发症,一个是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的高血糖高渗综合征。这两种都是以血糖明显偏高为主要特征。第一、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肾病,比如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蛋白,基本上可以诊断糖尿病肾病。第二、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比如糖尿病的视网膜眼底出血等等。第三、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比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四肢发麻感觉。第四、糖尿病的下肢血管病变,比如糖尿病时间长了,患者下肢的血管出现堵塞,四肢末梢出现发凉感觉。第五、糖尿病足,一般是由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或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糖尿病患者足部受伤之后不愈而引起糖尿病足。
语音时长 01:18

2021-04-19

82967次收听

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鉴别,1型糖尿病它多数是以青少年发病为主,发病年龄的高峰在12-14岁左右,一般小于30岁,起病方式多较急,易并发酮症酸中毒。由于病人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一般没有效果,所以这种病人必须要用胰岛素治疗才能够产生降糖的效果。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且β细胞功能逐渐地降低等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他体内胰岛素的相对不足。它的发病年龄多数是中年以后,一般大于40岁,起病方式隐匿,大多数患者肥胖,口服降糖药有效果。在他的生病过程当中,有时候需要用胰岛素治疗,但是多数可以用口服降糖药也能够获得控制。
语音时长 01:09

2021-04-19

80672次收听

2型糖尿病不打胰岛素会怎样
2型糖尿病本质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首选的是口服药控制病情,一般首选二甲双胍,如果较肥胖可选二甲双胍,偏瘦的话一般口服磺脲类,餐后血糖高选用阿卡波糖。如果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建议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如血糖可以控制就无需口服药物控制,若效果不佳,给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若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佳再考虑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和加强体育锻炼,在急性期发作的时候,如因为感冒或者其它疾病的时候有胰岛素来进行治疗,以好得好的疗效。胰岛素如果不规律应用的话,是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建议您慎重选择。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19

98472次收听

什么是2型糖尿病的护理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2型糖尿病这个疾病,但是对平时的护理还知道的不是很清楚,在生活中,糖尿病的护理不仅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还可以帮助治疗2型糖尿病,那到底2型糖尿病的护理方法是什么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浅谈2型糖尿病的日常要如何护理
对于已经确诊了2型糖尿病的病友们来说,护理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护理经验,在这些经验中有些人的护理方法是不科学的,今天我们就对这个问题浅谈2型糖尿病的日常护理的一些科学方法。
2型糖尿病怎么治疗才好得快
当患上了2型糖尿病之后,需要到医院去接受正规性的治疗,具体的用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定,不可以随意性的用药,否则会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另外患者朋友们也应该要避免接触一些刺激性的食物,2型糖尿病怎么治疗才好得快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型糖尿病吃啥药好的快
2型糖尿病吃啥药好的快?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得2型糖尿病的病因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笼统的回答这个问题,总之,可以负责任的对大家说,听医生总归没有错的,不要误听没有根据的传言,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说一下吃什么药使身体好的快。
2型糖尿病会复发吗
二型糖尿病有复发几率,想恢复正常水平,需减少脂肪含量,有效降低体重,一般可维持几年不复发。
2型糖尿病吃什么药比较好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种类还是比较多的,如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奈类药物,瑞格列奈;阿尔法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根据目前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只有二甲双胍作为一线药物,而其他药物是二线药物。患有2型糖尿病吃什么药,这一般都取决于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相对较高,一般可以选择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可用于降低空腹状态和餐后血糖。对于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可以使用阿尔法糖苷酶抑制剂类的药物,如阿卡波糖。那么其实糖尿病患者吃的药物,完全取决于患者的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25

2020-01-14

52474次收听

2型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类,比如有酮症酸中毒、昏迷、感染、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等。一、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感染。二、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2、微血管病变:微血管是指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最重要。3、神经病变: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有时伴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和瘫痪。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较常见,表现为瞳孔改变、排汗异常、胃排空延迟、腹泻(饭后或午夜)、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体位性低血压、持续性心动过速、心搏间距延长等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常,以及残尿量增加、尿失禁、尿潴留、逆向射精、阳痿等。4、眼的其他改变:除视网膜病变外,糖尿病还可以引起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5、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神经末梢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度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糖尿病足。
语音时长 02:26

2019-12-30

58139次收听

02:30
空腹血糖受损是什么意思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超过了正常范围六点一毫摩尔每升,同时又在糖尿病诊断范围七毫摩尔每升以内的状态。空腹血糖受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经过体检或是医院的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往往是因为基础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引起血糖代谢所导致的,将来发展成为典型的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远远超过正常人。如果有二型糖尿病的家族史,合并肥胖、高血压等类似疾病的人群,要及早干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对于预防发展成为二型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
03:00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二型糖尿病目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长期的代谢性疾病。对于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代谢病手术的治疗可以达到血糖完全的缓解,国内把BMI大于28以上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手术的人群,但代谢病手术是有创伤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诊断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临床的明显的缓解,如果没有进行生活方式的长期的良好的饮食生活方式的管理,血糖依然会升高。关键在于是否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01:51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临床上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90%以上,以成人为主,与一型糖尿病不同的是,并不是胰岛素减少,而是胰岛素利用率不够,甚至有时候伴有胰岛素抵抗,所以治疗手段也不相同,需要患者去医院做鉴别诊断后,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