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产后阴虚血热的症状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1-07-0962284次收听

语音内容:

产妇在生产时候会有出血,如果失血量比较大或者产后还有恶露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阴血的不足。阴血不足,我们讲阴阳是平衡的,阴亏血少就不能制约阳气,所以就会出现一些热象。

当阴虚血热的时候,主见表现就是有头晕眼花、烦躁、夜间睡眠不安或者失眠多梦。这些是因为血虚以后,血虚不能上荣脑窍,清窍失养导致的。心是主血的,当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以后,就会导致睡眠不安稳、烦躁。同时还可以见到有面色的潮红、口干舌燥、多汗、盗汗、舌红少苔等。如果阴血不足,就不能去制约阳热的火邪、虚火上延、火热逼经外泄,就可能会见到盗汗、多汗,还有潮热这些症状。这时候的热一般是虚热、虚火,所以不要用清热泻火很强的药。

一般的产妇不建议自己盲目的用药,如果产后身体一般,都会相对虚弱一些,这时候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整,食物既要赋予营养,也不要过于油腻,人体是能够自我调整过来的,同时因为产妇有哺乳的需求,可以多吃一些汤汤水水的食品,不吃辛辣,适当的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愉快,身体很快就能够复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46
产后增强免疫力吃什么好
产后增强免疫力吃营养元素丰富的食物,调理气血的补品比较好。在生产和哺乳时女性消耗过多,容易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可以适当补充鸡肉、猕猴桃、豆类、酸奶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铁、益生菌等成分的食物,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此外,产妇也可以补充东阿阿胶阿胶块、复方阿胶浆等调理气血的补品,可以补血滋阴、润燥、止血,还能增强正气,提高免疫力。产妇平时还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态,以促进恢复。
怎么断奶最快最有效
断奶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再给婴儿哺乳。如果母亲身体允许,建议要循序渐进给孩子断奶。快速断奶对母亲和婴儿都有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宝宝断奶的最佳时间是出生后的12个月。如果妈妈的体质差,平时泌乳量不足,可以提前断奶;若宝宝体弱多病,断奶对宝宝的健康会有影响,或妈妈的体质和泌乳都处于旺盛状态,也可以适当推迟断奶时间,做到自然离乳。断奶的最佳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冬天和夏天宝宝容易生病,最好不要在这时候给宝宝断奶。断奶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循序渐进,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宝宝慢慢地适应。不要采取突然的强制措施,如母子暂时分开、在乳头上涂墨水、辣椒水、黄连水等,使宝宝产生恐惧、烦恼的心理,造成宝宝消化吸收功能的紊乱,打乱宝宝体内的营养平衡。母亲突然断奶,也乳汁滞留在乳房,易形成硬块,造成乳腺炎。断奶前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添加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辅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逐渐减少哺乳次数,达到自然断奶。
语音时长 02:20

2022-08-01

13233次收听

断奶后需要排残奶吗
断奶后不需要排残奶,一般人体可逐渐自行吸收残奶。因为乳汁在乳腺中是可以循环流动的,随着断奶时间的推移,残奶是可以被身体逐渐吸收的。相反如果断奶后排残奶,相当于给孩子吃奶,可能会刺激乳腺分泌更多乳汁,不仅不利于回奶,反而会加重胀痛。少量的残奶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用特殊手段排残奶。但如果因为残奶过多,导致乳腺胀痛十分严重,此时就需要用吸奶器吸出一些,以不涨为宜,不要吸太多,吸的越多产的越多,还可冷敷减少产奶,并多注意观察,如发现异常红肿热痛,应及时到医院做检查与诊治,以免加重乳腺增生或引起乳腺炎等乳腺疾病。特别提醒:残奶可能比较浓稠,部分会被身体吸收,也可能出现发黄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不要误认为是脓液。
语音时长 01:54

2022-07-29

12981次收听

盆底肌可不可以自己恢复
产后盆底肌多有一过性的松弛,往往在产后一、两个月之内是可以自己恢复的。但如果产后超过一、两个月仍然盆底肌松弛,就要积极的干预,以加速盆底肌的恢复。所以产后盆底检查不宜过早,不宜过早干预,要给予自我修复的时间。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盆底,常常会造成盆底肌的松弛,这种松弛往往是一过性的,往往在产后一、两个月之内,会自行恢复。但是产后一两个月以后,一般要常规做盆底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持续性的盆底松弛。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开展了盆底门诊,用特殊的仪器来测量盆底肌的功能,来明确是否有持续性的盆底松弛。如果确实仍然有盆底松弛,就要给予医学上的干预。可以选择缩肛运动锻炼、盆底哑铃操锻炼等物理治疗,也可以选择盆底治疗仪等特异设备的治疗,盆底治疗仪通过局部电刺激盆底肌,可以大大加快盆底肌的恢复。通过这样的处理,往往妈妈就会逐渐盆底肌恢复至孕前状态。当然有些女性虽然盆底肌恢复了,但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以后,会出现子宫脱垂等盆底肌松弛现象,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49

2021-12-30

86425次收听

03:39
产后同房出血怎么回事
产后同房出血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第一、子宫正在恢复的过程中同房,导致子宫收缩,引起子宫的出血增加。第二、产后合并宫颈息肉、宫颈炎症,且子宫未恢复好时,会出现一些接触性出血,并且阴道内膜也处于一种充血、水肿的状态,此时性生活,会导致一些炎症的发生。第三、孕产妇体内的泌乳素相对较高,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相对偏低,此时兴奋度不够,阴道较干涩,易受损伤阴道壁而导致出血。第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情况不好,此时同房,影响侧切口愈合,导致阴道壁的损伤。
01:46
产妇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产妇在哺乳期间或者在产褥期的时候,也会有一种轻微的焦虑,怕吃得少、乳汁不够,怕吃得多又会体重过度增加。这种情况最好是在孕期的时候和自己的主诊医师充分的沟通,了解均衡营养的意义和方法。这样进入了产褥期以后,在哺乳期间也是要注意不要过多的摄入高能量的、高热量的食物,尤其是油炸的食物、奶油制品或者是一些含有大量脂肪的肥肉,或者是含脂肪比较高的一些食品。这些食品如果在产褥期过度的食用,一个是会使得你的体重过度增加,另外一个也可能会产生乳腺炎,因为过多的油脂会堵塞乳腺管。
01:44
产妇可以吃板栗吗
产妇可以吃板栗,但不建议以板栗为主食,可以作为辅食来添加在粥或者米饭或者菜肴里面,虽然板栗营养成分很高,但是它主要的成分是淀粉,如果食用过多会出现明显的腹胀。因此作为辅食添加的时候,一般一顿不超过十颗还是可以的,产妇如果一餐中食用板栗过多,就要适当减少含碳水的食物。
02:05
初产妇怎么快速开宫口
初产妇在整个孕期过程当中,体重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孕期没有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孩子的体重也是适中的,大概在3kg左右,骨盆正常,一般的情况下都可以顺利的产程进展,也就是顺利的开宫口。但是在进入临产以后大哭大闹、精神紧张、过度焦虑导致产力的异常,也会影响宫口的开大。所以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甚至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来完成,比如采用无痛分娩来完成分娩过程。
哺乳期长胖的原因是什么
哺乳期妇女很可能会出现长胖的表现,这种情况一般和运动量减少、饮食过多以及激素变化等情况有关。运动量减少,在哺乳期妇女一般会经常卧床休息,睡眠时间也会相应增加,这样就会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的减少,有可能会导致肥胖的发生。饮食过多,在哺乳期一般需要进行哺乳,这就需要食用一些下乳的食物比如猪蹄、鲫鱼汤等,这些食物中往往会含有较多的脂肪,有可能会导致妇女发胖。哺乳期体内激素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是导致妇女发胖的一个原因。因此,妇女在哺乳期比较容易发胖,需要注意适当减肥。
语音时长 01:08

2021-06-10

87273次收听

产后多久可以穿短裤
产后多久可以穿短裤没有确切答案。若是在炎热的夏季,室温又适宜,一般可以在产后4~6周左右穿短裤。部分产妇的身体非常虚弱,而且还非常怕冷,这种情况是不适合穿短裤的。
产后同房痛是正常的吗
在一般情况下,产后同房的疼痛是正常的,大多数的女性会出现这种情况。产后同房疼痛主要与性激素缺乏、阴道干涩有关。经过自然分娩时会进行侧会阴的侧切,阴道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时,就同房也会引起疼痛感。而且产后女性生活规律会发生变化,多数女性没有恢复正常规律的月经,性激素分泌与分娩前略有不同。所以,产后同房容易出现阴道干涩的情况,从而引起疼痛,而且会阴侧切的女性胶原纤维被破坏,切口部位有瘢痕组织产生,产后的第一次同房会有疼痛感,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弹痕组织会变软变小,疼痛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是,一般在产后六周内是不建议同房的,如果同房过早,子宫没有完全恢复是不利于女性身体健康的。
语音时长 01:09

2021-04-16

96728次收听

坐月子可以吃嫩南瓜吗
坐月子期间可以吃嫩南瓜,嫩南瓜拥有好的作用可以缓解便秘,促进有害物质排出,增强肌肤的弹性。但是也不应该多吃,如果吃的南瓜比较多,可能会导致产妇过敏,容易引起产妇胀气,甚至会导致肌肤发黄,所以只能够适当性吃。
哺乳期能吃猪头肉吗
哺乳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宝妈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哺乳期宝妈饮食不止影响宝妈自己健康,对宝宝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哺乳期宝妈可以吃猪头肉,还可以吃些促进乳汁分泌的猪蹄汤。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妈最好不要吃寒凉辛辣刺激等食物避免影响宝宝等健康。
坐月子能吃水果吗
女性朋友在产后身体往往都处于虚弱的阶段,这个时候其实是可以吃水果的,但是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禁忌事项,比如说木瓜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对于个人健康而言很有帮助能有效的促进奶水的分泌,但是如果我们在选择吃葡萄的时候必须要了解,千万不要过多的食用。
产后虚胖是什么原因
女性在生产完之后身体虚胖可能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内分泌紊乱、精神压力过大、拒绝为宝宝哺乳都有一定的关系。想避免产后虚胖,女性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营养,还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加快身体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