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型血小板比率偏低提示是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1-07-09106947次收听

语音内容: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巨噬细胞产生血小板的能力下降,这时候机体中大血小板比例,就会出现明显降低的情况。如果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比如白血病患者化疗以后,由于化疗药物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病人出现骨髓抑制,这时候骨髓造血功能是减退的,外周血中大血小板比例,也会出现明显降低的情况。二是有半数白血病病人,血小板平均容积减低。三是血小板平均容积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

血小板平均容积参考值为7-11fl,血小板平均容积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大。大血小板就是指血小板的容积超过11fl以上的血小板,大血小板就说明血小板成熟度较低,成熟的血小板往往体积较小,未成熟的血小板往往体积较大。所以,在临床上检查血常规的时候,如果发现血小板的体积比较大,这种情况如果比例比较高,就要进行进一步的骨髓穿刺检查,看骨髓的造血功能出现了什么异常。通过检查骨穿、骨髓的形态学,就能判断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血小板体积过大。所以,血小板的体积可以大,也可以小,过大和过小都是一种异常的病变,必须再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它的具体原因,明确原因以后才能对症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输注血小板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救星
患者已是第五次入院诊治,首次就诊因鼻出血5个月,来我院就诊,通过对这位患者的血常规及体格检查等,初次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前4次入院治疗,患者症状较有好转,这次住院通过输注血小板联合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哪些原因会引起铁蛋白偏高
铁蛋白偏高主要的原因是有两大类,第一是因为铁蛋白是炎性指标,当体内存在细菌性炎症,或者是非感染性炎症的时候,铁蛋白都是可以表现出来一种升高的表现。第二,就是大量输血的病人,会出现铁过载相关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反复输血的病人相对的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炎症反应出来的铁蛋白升高应该是更常见的内容。当做检查的时候,发现铁蛋白增高的时候,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急性感染的病程。如果有一个急性的细菌感染性病程,或者是病毒感染的病程,铁蛋白升高就和这样的感染过程是相关的。其实更多见的应该是细菌感染的过程,但是像嗜血细胞综合症这样的,很多是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的时候,也是会经常会看到铁蛋白的升高。除了感染性疾病以外,自身免疫病也是会产生无菌性的炎症反应,也会出现铁蛋白的升高,C反应蛋白的升高,这些都主要是由于血液当中存在的一些抗体,产生的一些炎症反应。除了这两个以外,像肿瘤性疾病,也会产生这样的无菌性的炎症反应,也会造成铁蛋白的升高,所以在肿瘤标志物里边,是包含了铁蛋白这样一个检测指标,也是通过检测到血清铁蛋白的升高,来作为非特异性的肿瘤的标志物,去筛查病人是否存在着,某个器官的肿瘤。铁蛋白升高的常见的这些反应,发现以后,还是要去做相应的感染的免疫的,以及肿瘤方面的筛查,来除外这些疾病引起的体蛋白增多,铁过载实际上是血科内部的输血相关的疾病,其实还是相对的不是那么常见的。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83596次收听

转铁蛋白低怎么回事
转铁蛋白肌主要和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有一定关系,病发后可采取输入血浆或输入转铁蛋白,能有效改善症状缓解血红蛋白浓度,改变患者不适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学检测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学检测可提示,粒细胞减少,其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阳性指数增加;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T细胞、B细胞均减少,T8增加,T4/T8比值减少,甚至倒置;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减低.
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预防
再生障碍性贫血要避免接触化学物质,注意饮食营养,避免病毒感染,避免过度劳累。有家族病史的,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小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它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药物性再障。吃了某些药物比如雌激素,像苯妥英钠等;或是摄入药物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免疫性的异常,导致再障。二、化学毒物引起再障,临床上由于化学毒物导致再障发生的案例在逐渐增多。三、病毒感染,比如病毒性肝炎,病毒的感染会破坏骨髓的微循环,引起再障。四、免疫因素,免疫的紊乱,比如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也会引起再障的发生。五、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再障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性的。六、妊娠因素,再障与妊娠有一定的关系,是与怀孕期间接触了化学物质或被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系。
语音时长 02:03

2020-03-18

59558次收听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办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要彻底根治还是需要做手术,移植骨髓造血干细胞,对于不能做骨髓移植的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免疫抑制剂或者雄激素治疗。常见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继发的,由于药物或者化学等因素而引起的小儿出现贫血、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细菌感染、面色苍白、皮肤瘀斑、尿血、颅内出血、鼻出血、发烧等症状。治疗上极为困难,预后较差,只有一小部分小儿能找到合适的骨髓,而且手术费用也很高,因此预防更为重要,对继发性患儿来说,关键是去除导致再障的病因。药物是导致再障的最常见因素,所以注意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应用氯霉素、解热镇痛药等,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同时在使用过程要定期观察血象,加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苯等有害化学物质,同时还要防治病毒感染。
语音时长 03:43

2020-01-09

59205次收听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注意什么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注意休息、注意饮食、注意卫生。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症状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再障性贫血的孩子脾不肿大,可与其他血液疾病区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可能与化学有毒性药物、放射线、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平时要避免接触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物质,应注意多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受伤引起出血,可以安静的晒晒太阳,在太阳底下做活动低的游戏,比如讲故事,画画等。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消化道出血。注意卫生以防止各种感染,不能吃不干净的食物。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猪肝、瘦肉、鱼、虾类、红枣、红花生、黑木耳、樱桃、等新鲜蔬菜及水果。
语音时长 01:52

2020-01-09

57496次收听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01:48
再生障碍性贫血做什么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它是以血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原因。医生会给病人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涂片、再障鉴别诊断方面的检查。有时会给病人做全身ct扫描或是其它影像学检查。
01:50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愈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障碍。很多病人是轻型或是普通型再障,甚至不治疗就能跟正常人类似生活绝大多数再障通过治疗后,能够得到一定缓解,有效率大概在70%左右。
01:38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什么危害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它不能够生成正常的血细胞,就会造成血细胞减少的症状。红细胞减少会出现贫血的症状,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耳鸣或全身不适这样的症状。白细胞减少会引起感染,引起乏力。血小板减少一般会出现出血,乏力。
再生障碍性贫血饮食禁忌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能影响寿命要根据疾病的程度,分型和治疗的程度。首先判断自己属于急性再障还是慢性再障,一定听从医生安排治疗,不可自己随意停药。尤其慢性再障是长期治疗过程,须按照医生要求治疗,才能取得效果。
语音时长 01:17

2018-06-13

63933次收听

02:02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区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完全不同,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当中的造血功能不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种血细胞生成减少。白血病的造血功能很强,生产不成熟的白细胞,使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是恶性的肿瘤细胞。
02:04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两类,慢性型再障和急性型再障。急性型再障属于重症再障,进展迅速,全血细胞降低较明显,治疗较困难,同时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慢性型再障进展慢,目前治疗有许多方法,如雄性激素,中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