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上火拉不出大便咋办

发布时间:2021-07-0985267次收听

语音内容:

上火拉不出大便的原因,一方面与饮食有关,像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是喜欢吃补药的人,容易上火拉不出大便。容易导致上火的食品或药品,有辣椒、胡椒、麻辣烫、麻辣香锅、羊肉、黄芪、人参、鹿茸等。另一方面,大便拉不出来,与喝水少也有关系。喝水少,肠道的润滑油就少,大便也不容易排出。

所以上火便秘的人,首先要从饮食结构的调整做起,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或者是杂粮,像红心的火龙果、熟透的猕猴桃、草莓、绿叶菜、麦麸、藜麦、燕麦、糙米、玉米面、鲜牛奶等,还要多喝水促进肠道的蠕动,另外也要适当地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肠的蠕动,促进大便的排出,如果是饮食、运动、生活方式改善,还不能解决便秘的问题,就选择药物了,像三黄片、牛黄解毒片、当归龙荟片,都可以试一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去火的小绝招
去火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穴位按摩等方式实现。上火可能与饮食不当、情绪压力、气候干燥、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咽喉疼痛等症状。
为什么上火尿是黄的
上火时尿液发黄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代谢产物浓度升高或饮食因素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尿液浓缩、维生素B2代谢、肝胆疾病、尿路感染、药物影响等。
上火的食物有哪些
上火的食物主要有辛辣刺激类、油炸类、温热类、高糖类以及部分坚果类。这些食物可能加重体内燥热,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建议易上火人群控制摄入量。
01:12
为什么上火不能吃梨
一般没有“为什么上火不能吃梨”的说法,梨有降火的功效,上火时可以适当吃梨,对改善症状有一定的好处,但不可过量食用。上火多是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情志失调等引起的,患者可能出现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梨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钾元素、钙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有降火清心、化痰止咳等功效,因此上火的患者通常是可以吃梨的,适当食用不仅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还可为身体补充营养。需要注意的是,梨的性质偏寒凉,因此不可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如果对梨过敏,则不宜食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上火期间,应清淡饮食,尽量避免食用肥肉、烧烤、辣椒、生姜等食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黑咖啡会不会上火
喝黑咖啡是会上火的。咖啡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也就是在精神比较萎靡的时候,喝咖啡可以起到兴奋、提神的作用,但是这个提神是以消耗人体的精气神为代价的,还会消耗人体的阴液。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阴液消化太多,势必阳气相对旺盛,就会就造成阴虚火旺。火旺的话,阴液不足就会引起体内水分少,皮肤黏膜、口腔出现了水分少、火太旺,皮肤粘膜就不会得到及时的修复,口腔就会出现溃疡。同样的机理,鼻粘膜也会因为阴虚火旺出现溃疡,鼻粘膜出现溃疡,就会出现出鼻血。人体的皮肤,如果出现火旺就会长痘痘。如果是阴虚火旺的体质,在黑咖啡的作用下,火旺就越来越重,人体阴虚越来越重,口腔溃疡、便血、鼻子出血、痔疮、睡不着、头昏脑胀这些症状通通都会出现。
语音时长 01:35

2021-12-30

69953次收听

上火嘴巴起泡该咋办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又是表里脏腑,所以嘴巴起泡常常是脾胃湿热或者是胃热过盛的表现,形成原因多是由于感冒、发热、过度疲劳、缺觉、心情抑郁、紧张焦虑,或者是吃了太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西医多属于单纯性疱疹,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果是脾胃湿热引起的,常常伴有脘腹胀满、肢体沉重、口苦口腻、口中异味、还会有呃逆恶心、大便粘腻不爽等症。这个时候可以用红小豆、绿豆、荷叶、薏米,煮水也好,煮粥也好都行。如果是胃热引起的,常常还会伴有口臭、口渴、喜欢喝冷饮、牙痛、出血、容易饿、大便干等等,这个时候可以多吃一些苦味的食品,像苦菜、苦瓜、苦菊、苦丁茶,一定要多喝水,成药可以吃牛黄清胃丸。
语音时长 01:42

2021-07-09

64656次收听

02:33
上火牙齿痛怎么办
胃火盛的表现有牙龈红肿疼痛、牙龈出血,血色常常是鲜红的,还会有口渴欲饮、口臭、便秘、舌质红、舌苔黄,是由于吃多了辛辣刺激性食品所导致。饮食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喝水或用中草药,像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苦丁茶泡水代茶饮来清除胃火。肾的阴虚火旺表现为牙痛、牙齿松动、齿龈色淡或者会有牙龈出血、血色淡红,还会有头晕目眩、腰酸耳鸣、五心烦热、舌红苔少等。饮食要清淡、要节制房事、要保证睡眠,可以用枸杞、桑葚、菊花、石斛、知母煎汤代茶饮,来滋阴降火。
02:25
上火几天能好
上火几天能好,因人而异。要根据上火时间的长短、上火的程度、上火的部位及其年龄、个体体质以及兼夹病症的不同而定。一般而言,年纪轻、正气足,症状轻、病程短、合并症少的人好的快,有的一两天就好;年纪大、正气虚,症状重、病程长、合并症多的人就好的慢,有的甚至几个月也好不了。还有病种不一样,疗程也不一样。比如上火引起的急性咽炎,通过饮食控制,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睡足觉,可能两三天就好。上火的病程跟实火和虚火也有关系。实火是实证相对来讲好的快;虚火是虚证,相对实证来讲就好的慢。
02:46
嘴上长泡是什么原因
嘴上长泡最常见的有两种原因,民间讲是上火,确实嘴上长泡大部分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第二种情况比较少见,是因为长期节食、不吃水果、食物过精和B族维生素缺乏。嘴上长泡可能是以口角炎为主,如果比较严重,可以涂外用药。必要时,可吃抗病毒的药物。还有一些可吃感冒药,同时可以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还有一种嘴上起泡,如果家里有鱼腥草,用新鲜的鱼腥草叶贴上,快的一天就能好。饮食方面,应清淡饮食,多吃青菜、水果,保持足够的睡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大部分在一周可治愈。
02:06
提子上火吗
提子是水果的一种。口味比较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吃提子是有一定的上火的可能的,就像常见的葡萄一样,它们都是外观比较类似,含的水分也比较多,口味略有差异。上火是对热邪和火邪的一种总称,受到热邪和火邪“侵袭”之后,就会出现口舌生疮、小便黄、小便疼、小便短赤等这些症状。提子吃多了,是会有这种表现的,因此提醒大家吃提子一定要控制好量,不适合一次吃太多,一天可控制在20粒左右。食用过多,不仅会导致上火,还有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影响消化吸收,使人的身体状态不佳,影响身体的各项机能。甚至吃提子还有影响肾功能的这种说法,当然这种说法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吃葡萄干上火吗
葡萄干上火吗?葡萄干是拿葡萄经过烘烤或者日光的这种暴晒之后,把水分蒸发掉,形成的一种干果。葡萄干本身因为水分已经被蒸发掉了,里面富含的都是糖分,糖吃多了,自然会引起我们这个上火的一些表现,比如嗓子干、嗓子疼、咽干、咽痛,长口疮、舌头上长疮、口舌生疮,这些都是上火的表现。上火是我们热邪和燥邪、火邪在我们人体的一种反应,除了口舌生疮、小便短赤之外,还会有头发懵、头发沉、流鼻血等等的。因此葡萄干这种干果是不适合多吃,大家现在经常会买那些所谓的每日干果,里面也会有葡萄干,那么里面葡萄干的量也就几个到十几个不等,那么大家自己在吃的时候也要控制好量,少吃为宜,吃多了容易上火,再多就有可能反酸了,引起我们大便干,甚至于有的人腹泻、不爱吃东西,这些都是吃多了葡萄干所造成的,因此葡萄干虽然好吃,大家也要控制好量,不适合一次吃的太多。
语音时长 01:38

2019-11-22

61594次收听

龙眼吃多了可能上火吗
龙眼吃多了会上火。龙眼是南方的一种水果,北方可能很多人会叫做桂圆,和荔枝还不一样。龙眼和荔枝,既然是南方水果,北方吃性是甜的,含水量比较多,很爽口,但龙眼吃多了可以上火,龙眼、桂圆一天吃三五个就行,吃多了容易上火。主要表现是流鼻血、大便干,表现在这方面。有的人还会出现长口疮、小便黄,这样的表现。上火了之后可以多喝水,喝一点柠檬水来去除这个火气。同时因为龙眼偏甜,会影响我们的脾胃功能,甜的碍胃,影响脾胃功能后吃东西就没有胃口,脾胃功能消化不良、腹胀,有时还腹泻,因此龙眼不适合多吃,尤其是这种秋季、冬季比较燥的时候,更容易上火。
语音时长 01:31

2019-11-22

73459次收听

一岁宝宝上火怎么办
如果说一岁的宝宝上火了,父母往往特别的着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其实一岁宝宝上火是很常见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症状。首先就是要让宝宝多喝水,再就是调整宝宝的饮食,该忌口的就得忌口。还要让宝宝多睡午觉,并适当的吃一些水果,另外就是要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和锻炼。
牛黄解毒丸主治什么
牛黄解毒丸有两种功效,第一种是清热解毒,对于因上火导致的咽喉肿痛等疾病都十分有效。第二种是杀菌消炎,主要用于风寒所引起的口舌生疮等问题。最后还要注意牛黄解毒丸的服药注意事项,如果是过敏体质,以及孕妇、小孩子的话,最好不要服用牛黄解毒丸,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
喝啤酒上火吗
啤酒是很多人夏季常备的饮品,具有清凉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啤酒虽然酒精度数不高,但也是一种酒精类饮料,很多人饮用啤酒后,便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水液脱失的表现。啤酒里含有的麦芽度及酒精度,会增加液体的浓稠度,所以身体在消化过程中是需要更多的液体去稀释它,才不会造成水液脱失的感觉。平时我们常把啤酒当成一种清凉饮料去饮用,饮用后会造成水液脱失,从而诱发潮红发热、口舌干燥等上火的症状。临床上不建议饮用啤酒,尤其是水湿寒湿的人群,虽然啤酒有液体面包之称,但是啤酒的酒精浓度不高,而且还容易造成水液脱失,从而会引起人体生湿、生痰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40

2018-03-30

6437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