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是什么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四项核心指标,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确诊需满足尿蛋白定量≥50mg/kg/24小时或尿蛋白/肌酐比值≥2.0,血浆白蛋白小于30g/L,同时排除其他继发性肾病。
1.大量蛋白尿是诊断的首要条件。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50mg/kg或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2.0提示异常,常见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典型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需通过三次以上晨尿检测确认。
2.低蛋白血症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蛋白质大量丢失导致肝脏代偿性合成不足,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需检测血清蛋白电泳,注意与肝病、吸收不良等导致的低蛋白血症鉴别。
3.高脂血症表现为血清胆固醇>5.7mmol/L,与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有关。部分患儿可见眼睑黄色瘤,长期未控制可能加速动脉硬化。建议检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
4.水肿是常见临床表现,多始于眼睑和颜面,逐渐蔓延至下肢及全身。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胶体渗透压降低相关,需测量每日体重变化,记录水肿程度分级。
诊断需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继发因素。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通过ASO、抗核抗体检测排除;遗传性肾病需进行基因检测;糖尿病肾病需查糖化血红蛋白。肾活检适用于激素耐药或反复复发者,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
儿童肾病综合征确诊后需及时干预。激素治疗首选泼尼松,起始剂量2mg/kg/日;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适用于频繁复发者;利妥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病例。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蛋白质供给1.5-2g/kg/日,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