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恶心反胃是什么原因

上吐下泻伴随恶心反胃多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或病毒感染引起,需及时补液并观察症状变化。常见诱因包括饮食不洁、病原体感染、药物刺激或消化系统疾病。
1. 饮食因素
食用变质食物、生冷海鲜或未煮熟的肉类易引发细菌性胃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剧烈呕吐腹泻。处理剩菜需冷藏保存,生熟食砧板分开使用。
2. 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通过粪口传播,12-48小时内出现水样便和喷射状呕吐。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易出现脱水,可口服补液盐Ⅲ补充电解质,必要时静脉输液。
3. 药物反应
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可能引发伪膜性肠炎。非甾体抗炎药刺激胃黏膜会导致恶心呕血。服用药物后出现症状需立即停药,用硫糖铝凝胶保护胃黏膜。
4. 器质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焦虑时出现痉挛性腹痛伴腹泻。胆囊炎发作时胆汁反流引发呕吐,需超声检查确诊。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会有黏液血便。
应急处理可采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双歧杆菌调节菌群。呕吐剧烈时暂禁食4-6小时,症状缓解后进食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血便需急诊排除霍乱、菌痢等传染病。
保持餐具高温消毒,处理呕吐物时戴手套。旅行时避免饮用生水,随身携带黄连素片应急。症状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少尿、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进行便常规和血电解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