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如何治疗,要注意些什么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需重点预防脱水与并发症。轻症居家护理7-10天可自愈,重症需立即就医。关键措施包括退热管理、皮疹护理、隔离消毒和营养支持。
1. 对症治疗
退热首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腔溃疡使用康复新液含漱,皮疹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避免搔抓引发感染,婴幼儿可佩戴棉质手套。
2. 重症识别
持续高热超过3天、呕吐抽搐、呼吸急促、四肢发凉或皮肤出现瘀斑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EV71型病毒感染易引发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需住院进行丙种球蛋白和甘露醇脱水治疗。
3. 家庭护理要点
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粪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每天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隔离期至少2周,直至所有疱疹结痂。
4. 预防传播
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患儿后需用肥皂流水洗手20秒。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6月龄以上儿童建议接种EV71灭活疫苗,保护率达90%以上。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但多数预后良好,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维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尿量应达正常水平。恢复期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现象,属病毒性损伤无需特殊处理。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应停课2周,开展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