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是怎么治疗好的

小儿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保持室内通风。家长需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患儿接触物品,使用温水清洗患儿皮肤疱疹,避免抓挠。饮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过热或刺激性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发热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口腔溃疡疼痛明显时可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局部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皮肤瘙痒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
重症病例需住院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给药。早期可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或干扰素α2b喷雾剂。抗病毒治疗需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效果较好,家长不可自行用药。合并心肌炎时需加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脑炎病例需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风热犯肺证可用银翘解毒颗粒,湿热蕴结证选用蓝芩口服液。疱疹局部可涂抹冰硼散或西瓜霜喷剂。推拿选取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手法辅助退热。中药熏洗选用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煎汤擦浴。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脾胃虚弱患儿慎用苦寒药物。
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时需立即入院。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需机械通气,血压不稳定者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颅内压增高时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合并休克者需快速扩容。恢复期需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脑电图。
家长需每日检查患儿手掌、足底和口腔黏膜变化,体温监测不少于3次。痊愈后仍要观察1-2周,注意有无指甲脱落或皮肤脱屑。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玩具餐具定期煮沸消毒。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基础免疫需接种2剂次。恢复期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优先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泥等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