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怎么引起的怎么治疗

盆腔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治疗需抗生素为主配合生活调理。预防重点在于卫生管理和避免高危行为。
1. 感染途径
细菌通过阴道上行感染是主要途径。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经期卫生不良都会增加风险。医源性操作如人工流产、宫腔镜检查也可能带入病原体。使用合格卫生巾、避免经期同房、规范医疗操作能有效阻断感染源。
2. 高危因素
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糖原增加利于细菌繁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防御功能下降。近期有阴道炎未治愈者,局部菌群失衡会促进炎症扩散。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基础疾病可降低发病概率。
3. 典型症状识别
下腹持续坠痛伴发热需警惕急性发作。阴道分泌物呈脓性且有异味是典型表现。慢性患者可能出现性交痛、月经紊乱。出现排尿疼痛或腰骶酸痛提示炎症范围扩大。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应立即妇科检查。
治疗方面需根据病情选择方案:
抗生素治疗首选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静脉给药,中重度感染需加用甲硝唑。轻症可口服左氧氟沙星14天。中药康复炎胶囊辅助治疗慢性炎症效果明确。物理治疗采用下腹部超短波照射,每次20分钟连续10次。急性期卧床休息,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推荐冬瓜薏仁汤利湿消肿,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复发需建立长效机制。同房前后清洗外阴,推荐使用pH4弱酸护理液。每年妇科体检应包括白带常规和盆腔B超。游泳选择卫生达标场所,避免使用公共坐便器。经期勤换卫生巾,间隔不超过4小时。建立症状日记记录腹痛发作规律,复诊时提供详细病史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