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并发症,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严重可致失明。早期控制血糖、定期眼底检查是关键,晚期需激光或手术治疗。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直接相关。血糖持续升高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导致血管渗漏、出血或闭塞。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需警惕。环境因素如吸烟、高血压会加速病情进展。
2. 非增殖期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点,患者可能无自觉症状。此阶段需每半年做散瞳眼底检查,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饮食采用低GI食物如燕麦、藜麦,配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药物可选用羟苯磺酸钙改善微循环。
3. 增殖期出现新生血管,易引发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需每3个月复查眼底荧光造影,激光治疗可封闭缺血区域,常用全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严重出血病例,术中可能联合硅油填充。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能抑制血管增生。
4. 合并黄斑水肿时视力急剧下降,需行OCT检查确认。眼内注射曲安奈德或地塞米松缓释剂可减轻水肿,联合格栅样激光治疗效果更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减少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5g。
定期监测血糖与眼底是预防恶化的核心措施,确诊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首次眼底筛查。出现飞蚊症、视物变形等预警症状时,72小时内就诊可最大限度保留视力。晚期病变即使成功手术,视力恢复也有限,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