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有哪些症状,怎样治疗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骨骼发育异常疾病,典型症状包括方颅、鸡胸、X型腿等骨骼畸形,治疗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配合阳光照射。
1. 佝偻病的主要症状表现
骨骼畸形是佝偻病最显著特征。婴幼儿可能出现囟门闭合延迟、方颅、肋骨串珠样突起。学步期儿童常见O型腿或X型腿畸形,严重者出现脊柱弯曲。肌肉系统受累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患儿还易出现多汗、夜惊、烦躁等神经兴奋症状。
2. 临床治疗方法选择
药物治疗首选维生素D3制剂,常用剂量为每日2000-5000IU,重症可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钙剂补充每日500-800mg,可选择碳酸钙、乳酸钙等剂型。对于严重骨骼畸形,3岁后可考虑矫形手术,包括截骨矫形、支具固定等。物理治疗采用紫外线照射,每周2-3次。
3. 日常护理要点
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暴露面部和手臂接受阳光直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强化奶粉。哺乳期母亲需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定期监测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每3个月评估骨骼X线改善情况。
佝偻病的防治需要药物、营养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早期发现症状及时治疗可避免永久性骨骼畸形,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补充营养素并定期复查。预防重于治疗,孕妇和婴幼儿都应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这是确保骨骼健康发育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