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症状有哪些表现

子宫腺肌症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及不孕,严重时可能出现贫血和慢性盆腔痛。症状轻重与病灶范围相关,早期干预可缓解病情发展。
1. 痛经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典型表现,疼痛多从经前1-2天持续至经后数日,严重者需服用止痛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局部充血肿胀,刺激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发痉挛性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短期缓解,热敷下腹部也有助减轻症状。
2. 月经异常
月经量超过80ml或持续7天以上需警惕,常见卫生巾每小时浸透或夜间需更换。子宫增大导致内膜面积增加,同时肌层收缩力下降影响止血。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可调节周期,宫腔放置曼月乐环能减少出血,严重贫血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
3. 不孕与流产
约30%-50%患者合并不孕,胚胎着床环境受病灶影响。子宫肌层增厚干扰受精卵运输,炎性环境降低内膜容受性。辅助生殖技术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可缩小病灶,试管婴儿成功率较自然受孕提高20%。
4. 慢性盆腔痛
40%患者出现非经期下腹坠胀或性交痛,子宫均匀增大如孕2-3个月大小。病灶刺激盆腔神经引发持续性疼痛,超声检查显示肌层回声不均。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可靶向消融病灶,中医针灸选取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改善血液循环。
5. 压迫症状
子宫显著增大可能压迫膀胱直肠,导致尿频、便秘或里急后重感。磁共振成像能准确评估病灶浸润深度,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血流使病灶萎缩,保留子宫的病灶切除术适合有生育需求者。
子宫腺肌症症状呈现渐进性发展,35-50岁女性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尽早就诊。妇科检查结合超声或MRI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症状及生育需求个体化制定。定期随访监测病灶变化,避免盲目使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