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温低于36度是怎么回事

普外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30次浏览

体温低于36度属于体温偏低,可能由环境寒冷、代谢异常、药物作用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引起。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保暖措施、调整用药或就医治疗。

1 环境因素导致体温偏低

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大于产热,体温可能降至36度以下。冬季户外活动未做好保暖、淋雨后未及时更衣、空调温度设置过低等情况都可能引发体温下降。建议立即转移到温暖环境,饮用温热糖水,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复温,避免酒精擦拭。

2 代谢功能异常影响产热

营养不良、过度节食导致能量摄入不足,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都会影响机体产热功能。长期蛋白质缺乏会影响甲状腺素合成,进而降低基础代谢率。每日需保证足够碳水化合物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糖,必要时携带糖果应急。

3 药物作用引发体温调节障碍

镇静安眠药、抗抑郁药可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降压药通过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服用氯丙嗪、巴比妥类药物后出现体温下降,需及时联系医生调整剂量。酒精会扩张体表血管导致热量流失,应避免低温环境下饮酒。

4 疾病因素造成持续低体温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基础代谢率降低,体温常维持在35.5-36.5度之间。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也会影响体温调节。出现乏力、嗜睡伴持续低体温,需检查甲状腺功能五项。严重感染败血症后期可能出现反常低体温,属于危急症状需立即抢救。

体温持续低于36度并伴随不适症状,应及时排查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等潜在病因。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温度调节,保证足够热量摄入,避免使用可能影响体温的药物。老年人、婴幼儿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弱人群更需加强监测防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