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HSP)的是指什么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病因涉及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等多因素,治疗需根据症状采取药物控制、饮食调整及定期监测。
1.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IgA抗体沉积于小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常见诱因包括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如流感)、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自身免疫病史者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如寒冷刺激、药物(如抗生素)也可能诱发。
2. 典型临床表现分四类
皮肤症状最常见,表现为下肢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按压不褪色。关节型以膝踝关节肿痛为主;腹型可出现脐周绞痛、便血;肾损害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严重者发展为肾炎。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3-10岁为高发年龄段。
3. 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
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正常可与ITP鉴别,尿常规筛查肾脏受累,血清IgA升高是重要指标。皮肤活检可见血管壁IgA沉积。腹型患者需腹部超声排除肠套叠,肾损伤时需进行肾穿刺评估病理分级。
4. 阶梯化治疗方案
轻症患者使用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皮疹瘙痒可用氯雷他定抗组胺。关节肿痛采用布洛芬等NSAIDs药物。严重病例需口服泼尼松,剂量按体重调整。肾病综合征级别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所有患者均应限制剧烈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
5. 长期管理要点
饮食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推荐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康复后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至少半年。反复发作者需排查慢性感染灶,如扁桃体炎患者建议切除手术。疫苗接种需在缓解期进行,避免使用活疫苗。
过敏性紫癜多数预后良好,但20%患者可能出现肾脏病变。家长发现儿童下肢紫癜伴腹痛应及时就诊,成人患者需警惕肾损伤风险。规范治疗同时需监测血压、尿蛋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病程中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挠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