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症状治疗

儿童紫癜性肾炎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休息、药物干预或免疫调节。紫癜性肾炎通常由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可能伴随皮肤紫癜、关节肿痛等表现,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血尿是紫癜性肾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镜下红细胞增多。可能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滤过屏障损伤有关。家长需定期用尿试纸监测,若持续阳性应及时复查尿常规。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严重者可联用环磷酰胺片。伴有高血压时需配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
蛋白尿提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轻者表现为晨尿泡沫增多,重者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建议家长记录24小时尿量并限制盐分摄入。临床常用缬沙坦胶囊减少蛋白漏出,顽固性蛋白尿可能需要他克莫司胶囊调节免疫。合并感染时需先控制感染灶再调整用药方案。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下肢,与低蛋白血症及水钠潴留相关。家长需每日测量患儿体重和腿围,限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000毫升。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片利尿消肿,同时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改善胶体渗透压。卧床时抬高下肢有助于减轻症状。
约半数患儿伴随血压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家长应早晚测量血压并避免剧烈运动。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效果不佳时可联合氨氯地平片。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变化。
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此时需严格记录出入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大剂量甲泼尼龙注射液冲击治疗可能改善急性炎症,必要时需进行血浆置换或血液透析。
患儿日常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3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蛋白。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皮肤紫癜是否反复出现,预防呼吸道感染。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病程可能持续数月到数年,家长应做好长期管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