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全身性播散阶段,典型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全身淋巴结肿大及流感样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规范治疗。主要表现包括玫瑰疹、扁平湿疣、黏膜斑,同时可能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1. 皮肤黏膜损害
玫瑰疹是最常见的皮损表现,呈现为躯干和四肢近端对称分布的铜红色斑疹,表面光滑无瘙痒。扁平湿疣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等潮湿部位,表现为扁平隆起的灰白色丘疹,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具有强传染性。口腔黏膜斑表现为咽部或颊黏膜的灰白色糜烂面。
2. 全身症状与体征
约75%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处明显,质地坚硬无压痛。系统性症状包括低热(37.5-38.5℃)、头痛、骨关节酸痛等类似流感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炎、肾炎或虹膜炎等内脏损害。
3. 特殊临床表现
梅毒性脱发表现为虫蚀状或斑片状脱发,多见于颞部和顶部。神经梅毒早期可表现为脑膜炎症状如颈部僵硬、耳鸣。骨关节损害多表现为夜间加重的骨痛,常见于长骨和肋骨。
治疗需采用青霉素G肌肉注射,240万单位每周1次连续3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口服,或头孢曲松1g每日肌注,均需持续14天。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密切监测血清学指标直至转阴。
二期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所有皮损渗出物均含病原体。确诊后需同时检查HIV等性传播疾病,性伴侣必须接受筛查和治疗。规范治疗后可完全治愈,但延误治疗可能进展为三期梅毒造成不可逆器官损伤。完成治疗后需每3个月复查RPR滴度,持续随访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