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什么疾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症,属于性传播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主要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1、病原体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这两种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沙眼衣原体感染占非淋菌性尿道炎病例的40%-50%,解脲支原体感染占20%-30%。感染后病原体在尿道黏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2、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少数情况下可通过共用毛巾、浴盆等间接接触传播。男性包皮过长、女性阴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可增加感染风险。
3、典型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尿道口红肿等症状,晨起时可见少量稀薄分泌物。女性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痛等症状。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
4、诊断方法:
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常用检查包括尿道分泌物涂片、尿常规、病原体培养等。核酸检测如PCR技术可快速准确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DNA,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5、治疗方法:
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性伴侣需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是否清除。
预防非淋菌性尿道炎应注意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公共浴具。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延误或产生耐药性。治疗期间应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