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高是怎么回事,注意什么

肌酐高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药物影响、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治疗原发病、停用肾毒性药物、解除梗阻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或短期内大量摄入肉类可能导致血肌酐短暂升高。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减少运动强度、调整饮食结构,以植物蛋白替代部分动物蛋白,1-2周后复查指标。
2、急性肾损伤:
严重感染、脱水或中毒等因素可能造成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血肌酐短期内快速上升。患者常伴随少尿、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必要时需临时血液净化。
3、慢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慢性病会导致肾功能渐进性衰退,表现为肌酐持续升高。此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定期监测肾功能。
4、药物影响:
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具有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肾小管功能。出现肌酐升高时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可替换为肾毒性较低的替代药物,同时加强水化治疗促进药物排泄。
5、尿路梗阻:
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引起尿流受阻时,会造成肾后性肌酐升高。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梗阻部位后,可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导尿或手术解除梗阻,恢复尿液引流后肌酐多可逐渐回落。
肌酐升高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左右,避免饮用浓茶及碳酸饮料;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定期监测血压及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肾内科就诊。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需低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