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病毒的禽类及其污染环境,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吸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三种方式。
1、禽类传染源:
活禽市场是主要病毒来源,病毒可在鸡、鸭、鹅等家禽体内复制并通过粪便、羽毛、分泌物持续排毒。病禽宰杀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未煮熟的禽肉制品、被污染的禽蛋均可成为传染源。野生禽类迁徙也可能造成病毒跨区域传播。
2、环境污染物:
禽类粪便污染的土壤、水源、饲料、运输工具等可长期存活病毒。病毒在低温水中可存活数周,干燥羽毛上存活数日,未消毒的禽类养殖场所、运输笼具、屠宰设备表面均可检出活病毒。
3、呼吸道传播:
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是主要传播方式。禽类扑杀、运输、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羽毛粉尘、粪便微粒、屠宰血雾等形成气溶胶,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密闭环境中病毒传播效率显著增加。
4、直接接触传播:
皮肤破损时接触病禽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可导致感染。禽类养殖、运输、屠宰、贩卖从业人员因频繁接触活禽,手指伤口、结膜暴露等均可成为病毒入侵门户。家庭散养禽类接触也是高危因素。
5、间接接触传播:
病毒通过污染的手部接触口鼻或眼部黏膜引发感染。接触被污染的菜市场地面、禽笼、砧板等物品后未彻底洗手,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未煮熟禽肉、蛋类均可导致传播。家庭内共用污染餐具也是潜在途径。
预防H7N9禽流感需避免接触活禽市场,处理禽类食材应佩戴手套口罩,禽肉蛋类彻底煮熟后食用。接触禽类后立即用肥皂洗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禽类接触史。禽类从业人员应接种流感疫苗,工作时穿戴防护装备,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增强体质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