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分为几个阶段

1、前驱期:
发病初期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阶段咽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但尚未出现特征性疱疹,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前驱期通常持续1-2天,此期间具有较强传染性。
2、疱疹期:
发热1-2天后进入疱疹期,特征性表现为咽部出现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毫米,周围有红晕。疱疹主要分布在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及咽后壁等部位,数量从数个到数十个不等。此阶段患儿常因咽痛拒食,婴幼儿可能出现流涎症状。疱疹期持续约1-2天,是疾病最具传染性的阶段。
3、溃疡期:
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明显。溃疡可导致剧烈咽痛,影响进食和吞咽,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阶段可能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明显。溃疡期通常持续3-4天,随着溃疡愈合,症状逐渐减轻。
4、恢复期:
溃疡逐渐愈合,黏膜充血消退,咽痛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食欲逐渐恢复。此阶段传染性显著降低,全身状况明显改善。恢复期通常持续2-3天,整个病程约7-10天可完全康复。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藕粉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咽部不适。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应消毒处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疾病痊愈后应继续观察1-2周,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