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呕血怎么办

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呕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输血支持、外科手术、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恶性肿瘤、药物损伤等原因引起。
急诊胃镜检查是明确出血部位和止血的首选方法,可通过钛夹封闭血管、注射肾上腺素、电凝或氩离子凝固等方式直接止血。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实施套扎术或组织胶注射。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需在出血后24小时内进行。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愈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可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静脉曲张出血;止血药物如血凝酶可辅助改善凝血功能。严重出血需静脉给药,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休克表现时需要输血,首选红细胞悬液补充血容量,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输血过程中需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循环超负荷,维持血红蛋白在80-100g/L为宜。
适用于内镜治疗失败或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常见术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手术可彻底去除出血病灶,但创伤较大,术后需密切观察吻合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患者需根除幽门螺杆菌,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肝硬化患者需降低门脉压力,长期服用普萘洛尔;药物性黏膜损伤需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病因治疗能预防再出血,需根据原发病制定个体化方案。
呕血停止后应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需保持情绪稳定,戒除烟酒,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胃镜。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出现黑便或头晕心悸等表现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合并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预防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