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小孩消化道出血可能由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肠套叠、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腹痛、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消化道溃疡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餐后腹胀、反酸等症状。家长需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并保护黏膜。若出现呕血或黑便需立即禁食并送诊。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与门静脉高压相关,常见于慢性肝病患儿,可能伴随腹水、脾肿大等症状。家长需限制孩子剧烈运动以防血管破裂,医生可能建议内镜下套扎术或注射硬化剂治疗,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控制出血。日常需选择软烂易消化食物。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或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家长发现孩子异常哭闹伴呕吐时需及时就医,空气灌肠是常见复位方法,严重者需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炎性疾病,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相关,除消化道出血外还可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家长需记录孩子过敏史并避免接触致敏原,医生可能开具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C片、芦丁片等药物控制炎症,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等先天结构异常可导致无痛性血便,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引起休克。家长需观察孩子大便颜色及精神状态,确诊后通常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喂养应从少量母乳或特殊配方奶开始。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呕血、柏油样便或持续腹痛时,应立即禁食并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记录出血量和伴随症状供医生参考。恢复期饮食应遵循从稀到稠、由少到多原则,优先选择米汤、蒸蛋等低渣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便潜血,避免过早恢复剧烈活动。日常需培养孩子细嚼慢咽习惯,减少坚硬零食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