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时的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时通常建议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的重要手段,主要有诊断准确率高、可同时进行止血治疗、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胃镜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对溃疡、静脉曲张、肿瘤等出血原因具有直观判断能力。相比影像学检查,胃镜能发现毫米级的黏膜损伤,对活动性出血点的识别率超过90%。检查过程中可进行组织活检,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
胃镜配备电凝、钛夹、注射等治疗通道,发现出血点时能立即实施止血。对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进行套扎或硬化剂注射;对溃疡出血可采用肾上腺素局部注射联合热凝止血;对毛细血管渗血可使用氩离子凝固术。这种诊断治疗一体化的特点显著降低再出血风险。
现代胃镜管径细、柔韧性好,检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术前完善的麻醉和镇静方案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感。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和熟练的内镜技术可避免黏膜损伤、穿孔等风险。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在重症监护下完成急诊胃镜检查。
常规诊断性胃镜检查仅需5-10分钟,即使需要止血治疗也能在30分钟内完成。急诊胃镜检查建议在出血后24小时内进行,早期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快速明确出血原因有助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避免盲目输血或手术。
除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可疑消化道穿孔等禁忌症外,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都适合胃镜检查。儿童、老年人可在监护下安全接受检查。对于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出血、服用抗凝药物等高风险人群,胃镜检查仍是首选诊断方法。
进行胃镜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术后2小时方可饮水,24小时内进食温凉流质。检查后出现持续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抗凝药物者应告知医生,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可正常服用降压药。保持情绪放松配合医生操作,有助于提高检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