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结直肠癌哪些情况需要做CT

早期结直肠癌出现淋巴结转移可疑、评估远处转移或术前分期时需进行CT检查。CT检查的适应证主要有肿瘤浸润深度评估、区域淋巴结筛查、肝肺等脏器转移排查、术后复发监测以及内镜检查禁忌者替代评估。
当内镜或活检提示肿瘤可能突破黏膜下层时,需通过CT评估肌层及浆膜层侵犯情况。CT能清晰显示肠壁层次结构,对T3期以上肿瘤的肠壁外侵犯程度判断准确率达70%以上。此时增强CT可辅助判断是否需新辅助治疗。
肿瘤周边出现直径大于8毫米淋巴结或淋巴结形态不规则时,CT可辅助判断转移可能性。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约15%,CT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特异性约85%,但需注意炎性淋巴结可能存在的假阳性。
针对CEA升高或出现消瘦等全身症状患者,CT是排查肝肺转移的首选方式。肝脏多期增强CT对小于1厘米转移灶的检出率可达90%,肺窗扫描能发现3毫米以上肺结节。
根治术后每6-12个月需行腹部CT检查,重点观察吻合口、腹膜及淋巴结情况。对于术前存在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的高危患者,CT复查频率需提高至3-6个月。
患者存在肠梗阻、严重心肺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时,CT虚拟结肠成像可作为替代方案。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其对大于10毫米肿瘤的检出率与传统结肠镜相当。
确诊早期结直肠癌后应保持适度膳食纤维摄入,每日30克左右可调节肠道菌群。建议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限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过500克。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6周后逐步加入核心肌群训练。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每月波动不宜超过2公斤。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腹痛加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