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与脑出血有什么区别

脑血栓与脑出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式五个方面。
脑血栓由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血流中断引发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小板聚集。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外渗压迫脑实质,常见于高血压引起的微小动脉瘤破裂。
脑血栓多呈渐进性发展,初期可有短暂性肢体麻木或言语含糊,数小时内进展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缺损。脑出血常突发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迅速出现意识障碍,部分患者伴随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
脑血栓主要与高脂血症、糖尿病、房颤等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相关。脑出血危险因素集中于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及抗凝药物使用过量。
CT检查中脑血栓早期可能无异常,24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早期显示缺血区域。脑出血CT即刻表现为高密度血肿,周围伴有水肿带,MRI梯度回波序列能敏感检测陈旧性出血。
脑血栓急性期需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恢复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脑出血以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为主,大量出血需手术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
预防两类疾病需针对性控制基础病因,脑血栓患者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并监测凝血功能,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脑出血高危人群需严格管理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咳嗽,日常增加富含钾镁的深色蔬菜摄入,睡眠时保持头部适度抬高。两类患者均需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出现言语不清或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