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内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产后子宫内膜炎可能由产道损伤、宫腔操作感染、胎盘残留、免疫力下降、细菌上行感染等原因引起。产后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宫腔引流、胎盘残留清除、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等方式干预。
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或会阴侧切可能造成黏膜屏障破坏,细菌易通过破损处侵入子宫内膜。轻微损伤可通过碘伏消毒护理,严重裂伤需缝合处理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人工剥离胎盘、清宫术等操作可能将外界病原体带入宫腔。操作前后需严格消毒器械,术后出现发热、恶露异味需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并针对性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胎盘组织滞留宫腔易成为细菌培养基,常伴随持续性阴道出血。超声确诊后需行宫腔镜下残留物清除术,术后配合缩宫素促进子宫复旧。
产后失血、疲劳及激素变化导致免疫功能暂时性降低。建议补充铁剂纠正贫血,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增强抵抗力。
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可能经阴道逆行感染,与产后过早盆浴或性生活有关。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恶露未尽时禁止性生活,出现下腹坠痛需做阴道分泌物检测。
产后应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并勤换卫生巾,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饮食上多摄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适量饮用红糖姜茶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但需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哺乳期用药需告知医生,出现持续发热或脓性恶露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