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和血清检查是一样吗

血液检查和血清检查是两种不同的医学检测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检测样本和处理方式不同。血液检查通常指全血检测,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项目;血清检查则是将血液凝固后分离出的液体部分进行检测,常用于生化指标分析。
血液检查使用抗凝全血作为样本,包含血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所有成分;血清检查需将血液静置凝固后离心,仅取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前者能反映血液整体状态,后者更适合检测血浆中的蛋白质、酶类等物质。
血液检查主要用于血常规项目,如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压积等;血清检查侧重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两者在电解质检测时可能重叠,但血清钾检测结果通常比血浆钾高0.2-0.3mmol/L。
血液检查样本需添加EDTA或肝素等抗凝剂防止凝固;血清检查需将采集的血液置于促凝管中,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后,经3000转/分离心5-10分钟获得血清,此过程可能损失部分不稳定成分。
血液检查常用于感染性疾病、贫血等诊断;血清检查更适合慢性病监测,如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需使用抗凝全血,而空腹血糖检测需用血清。心肌酶谱等急诊项目现多采用血浆快速检测。
血液检查结果受血细胞比例影响较大,如高脂血症可能导致假性低钠血症;血清检查易受溶血、脂血等因素干扰,溶血会虚假升高钾离子和乳酸脱氢酶数值。两者参考值范围不同,不可直接比较。
进行相关检查前应保持8-12小时空腹,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抽血后需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检查当日避免穿刺侧肢体提重物。若同时需做血清和全血检测,应优先采集血清管以防抗凝剂污染。特殊项目如激素检测需注意采血时间,部分医院已采用血清替代血浆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具体检测方法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