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如何治疗 控制急性乙肝掌握三要点

消化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22次浏览

关键词: #乙肝

急性乙肝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肝脏保护等方式控制,关键要点包括及时就医、规范用药和定期监测。急性乙肝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

针对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增殖。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毒载量选择合适方案。早期抗病毒治疗能降低慢性化风险,但需严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免疫调节:

急性期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适当使用甘草酸制剂等药物可调节免疫功能。对于重症患者,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需权衡利弊,必须由专科医生评估后实施。免疫调节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

3、肝脏保护:

水飞蓟素等护肝药物能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脏代谢功能。治疗期间需绝对戒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黄疸明显者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倾向。

4、营养支持: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肝细胞再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1.2-1.5克/公斤体重。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油腻食物。食欲不振者可采取少量多餐,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5、隔离防护:

急性期患者血液和体液具有传染性,应单独使用餐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性生活需采取防护措施。患者呕吐物、血液污染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直至乙肝表面抗原转阴。

急性乙肝患者康复期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进食新鲜果蔬补充抗氧化物质。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出现乏力加重、尿色加深等症状需立即复诊,慢性化高风险人群应长期随访监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