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的并发症有哪些 警惕血液灌流的四个并发症

血液灌流可能引发低血压、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血液灌流的主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电解质紊乱。
血液灌流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压,主要与体外循环导致的血容量不足有关。患者可能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上需及时调整血流量,必要时补充血容量或使用升压药物。预防措施包括灌流前评估患者血容量状态,操作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血液灌流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消耗,增加出血风险。常见表现为穿刺部位渗血、皮下瘀斑等。治疗需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预防上应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体外循环可能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凝血因子消耗和纤维蛋白原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导管内血栓形成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需根据凝血功能给予抗凝或补充凝血因子。预防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凝剂和监测凝血功能。
血液灌流操作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特别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表现为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敏感抗生素。预防上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和导管。
血液灌流可能引起电解质失衡,常见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等。患者可能出现手足抽搐、心律失常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针对性补充。预防上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置换液成分。
血液灌流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饮食上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钾食物以防电解质紊乱。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出现头晕、乏力、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操作流程,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