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是什么 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和病因了解了吗
消化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消化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障碍导致的吞咽困难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反流、胸痛,病因可能与神经退行性变、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早期表现为进食固体食物时哽噎感,逐渐发展为液体吞咽困难。症状呈间歇性发作,与情绪紧张或进食过快相关,后期可能需借助体位改变辅助吞咽。食管测压检查可见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增高。
未消化食物夜间反流是特征性表现,约60%患者出现卧位反流,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反流物不含胃酸,与胃食管反流病不同。食管钡餐造影可见典型的"鸟嘴样"狭窄影像。

约30%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多因食管痉挛或食物滞留引起。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易被误诊为心绞痛。症状发作时饮水或改变体位可暂时缓解,24小时食管pH监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食管肌间神经丛抑制性神经元减少是主要病理基础,可能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退化有关。患者食管组织常检出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这种改变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
约7%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已发现HLA-DQ1等基因多态性与发病相关。部分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检测出抗神经元抗体,提示免疫机制参与疾病发生。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应保持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饮食以温软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热饮食。可尝试少食多餐模式,每日5-6次进食,单次摄入量控制在200毫升以内。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空咽练习和颈部伸展运动,有助于改善食管排空功能。体重下降明显者需监测营养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