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CT表现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在CT检查中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瘤壁钙化、蛛网膜下腔出血、占位效应及血管造影强化征象。
典型表现为平扫CT中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病灶,密度均匀,直径通常为3-25毫米。动脉瘤好发于Willis环血管分叉处,常见于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部分血栓化动脉瘤可呈现混杂密度,中心低密度区提示血栓形成。
约15%的动脉瘤可见弧形或环状钙化灶,多见于巨大动脉瘤或长期存在的病灶。钙化程度与瘤体大小呈正相关,常见于瘤颈或瘤顶部位。薄层CT扫描可提高钙化检出率,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破裂动脉瘤在CT上表现为基底池、侧裂池等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积聚处呈铸型高密度。Fisher分级中Ⅲ级表现为脑沟、脑池广泛出血伴血块形成,提示再出血风险较高。出血48小时内CT检出率可达95%以上。
巨大动脉瘤可压迫周围脑组织,CT显示局部脑沟变浅、脑室受压变形。前循环动脉瘤可能引起视神经压迫,后循环动脉瘤可导致脑干移位。动态观察占位效应变化有助于评估出血风险。
CT血管造影可见瘤体与载瘤动脉同步强化,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瘤体形态、大小及与邻近血管关系。部分血栓化动脉瘤呈"靶征",即周边强化伴中心低密度区。延迟扫描有助于鉴别慢血流动脉瘤与肿瘤性病变。
建议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完善CT血管造影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日常需控制血压平稳,减少咖啡因摄入,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应每6-12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