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隐血阳性怎么回事,怎么办

尿常规隐血阳性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剧烈运动、月经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排石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暂停运动、复查尿常规等方式处理。
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尿路上皮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常见伴随尿频尿急症状,需进行尿培养检查。治疗主要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同时需增加每日饮水量。
结石移动划伤尿路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多伴有腰部绞痛症状,超声检查可确诊。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口服排石药物配合大量饮水排出,常用药物包括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等。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导致红细胞漏出。可能伴随水肿和高血压,需进行肾功能和肾脏穿刺检查。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控制病情。
高强度运动造成肾小球滤过膜暂时性通透性增加。通常无其他异常症状,休息72小时后复查尿常规可转阴。建议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
经血混入尿液标本导致假阳性结果。多见于月经期或经期刚结束的女性,建议月经完全干净3天后重新留取清洁中段尿复查。留取尿标本前应进行外阴清洁。
出现尿隐血阳性需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每日保持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促进排尿。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篮球等高对抗性运动。长期存在隐血阳性或伴随其他症状时需及时肾内科就诊,完善泌尿系统超声、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明确病因。备孕女性及儿童出现隐血阳性建议尽早专科评估,排除遗传性肾病可能。日常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