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寒战高热、头痛、出汗退热、贫血及脾肿大。疟疾的临床表现主要与疟原虫种类、感染程度及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疟疾发作初期出现突发性寒战,持续约30分钟至1小时,随后体温迅速升至39-41℃。这种周期性发热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破裂释放毒素有关,间日疟和三日疟呈现48或72小时规律发作,恶性疟则发热不规则。
高热期常伴随搏动性头痛,位于前额或枕部。疟原虫代谢产物刺激脑血管及脑膜,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恶性疟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等脑型疟症状。
高热持续4-8小时后进入退热期,表现为全身大汗、体温骤降。此阶段易发生虚脱,患者常感极度乏力。退热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游离疟原虫及内源性致热原减少相关。
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及血红蛋白尿。反复感染者可见黄疸,脾功能亢进会加重贫血程度。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重度贫血需输血治疗。
疟疾反复发作后脾脏充血增生,肋缘下可触及质地坚硬的脾脏。慢性患者脾脏可达脐水平,部分出现自发性脾破裂。疟疾治愈后脾脏可逐渐回缩,但长期感染者可能形成永久性脾大。
疟疾患者应卧床休息并保持水分摄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饮食需补充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避免生冷饮食。在疟疾流行区需持续使用蚊帐防蚊,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进行血涂片检查确诊,按医嘱规范使用抗疟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性产生。治愈后仍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贫血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