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儿童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止血处理、病因治疗、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
急性出血期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内镜下止血是首选方法,包括电凝止血、钛夹夹闭等。药物治疗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类似物等。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明确出血原因后需针对性治疗。消化性溃疡需规范使用抑酸药物,门脉高压症需降低门脉压力,血管畸形可选择内镜下治疗或介入治疗。感染性疾病需抗感染治疗,过敏性紫癜需使用糖皮质激素。
出血量较大时需及时补液扩容。根据失血量选择晶体液或胶体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休克患者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出血控制后需逐步恢复饮食。急性期可短暂禁食,病情稳定后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长期出血患儿需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密切监测再出血征象,预防感染和电解质紊乱。警惕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长期使用抑酸药物需注意不良反应。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儿童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需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应选择易消化、低纤维食物,少量多餐。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大便颜色和性状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粪便潜血试验。对于慢性出血患儿,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监测生长发育情况。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预防消化道感染。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