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病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结肠憩室病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憩室炎、憩室出血、肠穿孔、肠梗阻、腹膜炎。
憩室炎是结肠憩室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炎症通常由憩室内粪便滞留引发细菌感染所致。轻度憩室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用药。反复发作的憩室炎可能需要进行肠段切除手术。
憩室出血多因憩室壁血管破裂导致,表现为突发无痛性便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贫血甚至休克。多数出血可自行停止,持续出血者需内镜下止血或血管栓塞治疗。老年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出血风险更高。
严重憩室炎可能引发肠壁全层穿孔,导致肠内容物漏入腹腔。患者出现剧烈腹痛、板状腹等急腹症表现。这种情况属于外科急症,需立即手术处理,包括穿孔修补、肠造口或肠段切除等。
慢性憩室炎反复发作可导致肠壁纤维化增厚,形成肠腔狭窄。严重时可引起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停止。轻度狭窄可通过饮食调整缓解,严重梗阻需手术解除。
憩室穿孔后肠道细菌污染腹腔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除腹痛外还可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全身炎症反应。治疗需联合抗生素和手术清除感染源,严重病例可能需重症监护。
结肠憩室病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苹果等,避免便秘加重憩室负担。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推荐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出现持续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并发症治疗。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也有助于降低憩室病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