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 #腹泻
关键词: #腹泻
大肠杆菌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水样便、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及脱水症状。
典型表现为排便次数显著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刺激肠道黏膜分泌大量液体,导致肠道内容物快速通过。婴幼儿患者粪便可能呈现特殊腥臭味。
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暂时缓解。肠蠕动加快引发肠道痉挛是主要原因,触诊时腹部柔软但肠鸣音活跃。严重者可出现持续隐痛伴腹胀,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体温多在37.8-39℃之间,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可出现高热寒战。发热机制与细菌内毒素激活体温调节中枢有关,通常持续2-3天。婴幼儿可能出现热性惊厥,老年患者则可能表现为低热。
常见于疾病初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出现胆汁样呕吐。肠道毒素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导致反射性呕吐,持续呕吐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婴幼儿呕吐症状通常比成人更显著。
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婴幼儿可见前囟凹陷。重度脱水可出现意识模糊、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腹泻导致的水电解质丢失超过体重的5%即需医疗干预。
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腹泻。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每日分次少量饮用。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期间避免为他人准备食物。恢复期可逐步添加益生菌食品如酸奶,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