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有哪些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反复风湿热发作、心脏瓣膜结构损伤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始发因素。这类细菌感染咽喉后,其表面抗原与人体心肌、瓣膜组织存在相似性,可能诱发交叉免疫反应。感染未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机体对链球菌产生的抗体错误攻击自身心脏组织,导致瓣膜发生炎症反应。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会造成瓣膜增厚、粘连,最终形成永久性结构改变,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急性风湿热多次发作会加重心脏瓣膜损害。每次发作都会引起新的瓣膜炎症,长期积累导致瓣膜纤维化、钙化,进而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儿童期风湿热病史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持续炎症导致瓣膜组织瘢痕形成,常见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受累。瓣膜逐渐失去弹性,可能出现瓣叶融合、腱索缩短等病理改变,最终发展为慢性瓣膜功能障碍。
部分人群存在遗传倾向,特定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型与风湿热易感性相关。家族中有风湿热或心脏瓣膜病史者,患病风险较普通人高3-6倍。
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重视链球菌性咽炎的规范治疗,急性期应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日常注意增强体质,避免潮湿寒冷环境,出现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确诊患者需定期心脏超声检查,限制剧烈运动,保持低盐饮食,控制水分摄入以减轻心脏负荷。冬季注意保暖防感染,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