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发时有什么症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发时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高热寒战、活动受限、全身中毒症状及脓液形成。症状发展通常遵循炎症进展规律,早期以局部表现为主,后期伴随全身性反应。
病变部位出现明显红肿,皮肤温度升高,压痛显著。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引发剧烈疼痛,疼痛常呈持续性搏动性,夜间加重。
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伴随畏寒寒战。细菌毒素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儿童患者可能出现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患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均受限,邻近关节呈保护性屈曲状态。炎症累及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时,肌肉痉挛可导致假性瘫痪,多见于下肢承重骨感染。
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心率增快等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发展为脓毒血症,表现为意识模糊、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发病1-2周后局部可触及波动感,穿刺可见脓性液体。骨髓腔内脓肿穿透骨皮质后可形成皮下脓肿,皮肤出现透亮水肿或自发破溃流脓。
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以减轻肿胀。饮食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入,如鱼肉、鸡蛋、新鲜果蔬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逐步增加康复训练强度。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避免感染扩散引发败血症或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